外军直升机连续10天挑衅,解放军飞行员11次战斗起飞,逼得外军灰溜溜走人 21日,央视军事放出的画面里,东部战区陆航某旅飞行员王中元实实在在地说了回“硬话”——他和战友们连续10天内11次战斗起飞,硬生生把外军直升机的挑衅势头给压了下去。 这事儿听起来像电影里的情节,可全都是实打实发生在咱们家门口的真事儿。 先掰扯掰扯这“战斗起飞”是个啥概念。 对空军和陆航部队来说,这四个字意味着飞行员得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登机、启动、升空,并且随时做好应对威胁的准备。 搁平时,外军直升机要是在咱们领空附近晃悠,解放军一般会先通过无线电警告、驱离,但这次外军明显是铁了心要搞事情,连续10天来来回回挑衅,逼得咱们飞行员不得不一次次挂弹升空,用最直接的方式“打招呼”。 从视频里能听出细节:外军直升机仗着自己机型灵活,有时候故意贴着中国海岸线飞,甚至往禁飞区里蹭。 王中元他们驾驶的直 - 10武装直升机可是咱们陆航的“硬骨头”,挂着导弹和火箭弹就往上冲。 有一回外军直升机试图绕开雷达侦察,贴着海面超低空飞行,结果刚露头就被解放军地面雷达逮了个正着,王中元机组接到命令后不到5分钟就起飞,直接在外军航线正前方做“桶滚”机动——这可是高难度战术动作,说白了就是用飞机摆出“拦截姿势”,明摆着告诉对方:再往前闯,咱就不客气了。 为啥外军最近突然在东部方向频繁挑衅?稍微琢磨一下就能看明白门道。 美国最近在亚太地区搞的“联合军演”一场接着一场,又是“尼米兹”号航母进南海,又是和日本、澳大利亚搞空中联训,明摆着是想在咱们周边扎“篱笆”。 外军直升机这种连续挑衅,说白了就是想试探解放军的反应速度和防御底线,给咱们添堵的同时,也想给某些“盟友”壮胆。 但他们显然没料到解放军的应对会这么强硬。 王中元提到,有次外军直升机眼看被驱离,居然故意做出“攻击性动作”,比如突然转向、降低高度,试图制造“意外冲突”。 可咱们飞行员压根没惯着,直接驾驶直升机迎上去,用机身挡住对方航线,最后外军只能灰溜溜地拉高机头,朝着公海方向逃了。 连续10天11次交锋,每次都是咱们压着对方打,到最后外军直升机干脆销声匿迹了——这就叫“不打不相识”,打服了才知道啥叫底线。 这事背后还有更深层的信号。 解放军这些年在装备和训练上的投入,早就不是当年的模样了。 直 - 10武装直升机经过升级,航电系统和武器载荷都跟得上现代战场需求,飞行员每年的实战化训练时长比过去翻了几番,像“超低空突防”“目视驱离”这类高难度课目,早就练得滚瓜烂熟。 用王中元的话说:“咱们现在不是‘能打仗’,而是‘能打胜仗’,外军敢来挑衅,就得做好碰钉子的准备。 ”更值得琢磨的是东部战区的态度。 这段采访放出的时机很巧妙——当某些势力还在幻想“打擦边球”能占到便宜时,解放军直接用实战案例告诉他们:中国领空没有“缓冲区”,更没有“试探空间”,任何挑衅都会换来雷霆回应。 就像网友说的:“10天11次起飞,飞出的是中国军人的血性,也飞出了‘犯我领空者,虽远必诛’的底气。”说到底,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从来都是“实力说话”。 外军直升机被逼退的故事,不过是解放军日常战备的一个缩影。 当咱们的飞行员能驾着先进战机在海天之间自由驱离外敌时,当咱们的雷达网和防空系统能把任何异动都牢牢锁定时,那些试图在咱们家门口闹事的人,终究会明白什么叫“惹不起,也躲不起”。 这不是炫耀武力,而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主权最基本的捍卫——毕竟,和平从来都不是靠“谈判”谈来的,而是靠钢铁翅膀和过硬拳头守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