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是咱们国家历史上死人最多的一场战争。当时全国有四亿人口呢,这场战争让军民丧生的人数达到一亿多。
广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地是重灾区,大多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到波及。湘军和太平军在战争的时候都有很多杀戮行为,都是因为粮食和军饷不够,不过我真的很难理解湘军为啥会缺粮。
满清在当时可是世界上挺富裕的,国库满满的,为啥就没钱武装部队呢?
太平天国也有天宝圣库,金银财宝老多了,为啥还会缺粮食和武器呢?
其实啊,这就得从两支军队的“造血能力”说起了。湘军表面上是朝廷的正规军,实际上曾国藩搞的是“就地筹饷”,简单讲就是直接找地方乡绅要钱。
您能想象不?这些将领打着“保家卫国”的幌子,把湖南湖北的地主们压榨得够呛。
但问题是,地主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到了后期他们自己都快过不下去了,哪还有多余的粮食来养军队呢?
更讽刺的是,有些湘军将领自己开着米行,打仗的时候还把军粮高价卖给士兵,这哪是保家卫国啊,分明是发国难财。
至于太平天国的圣库制度,乍一听好像比湘军的办法高明不少,可实际操作起来就像个笑话。
当年洪秀全在永安就规定,所有财物都得上缴圣库,吃饭穿衣都靠供给制。
您猜怎么着?到南京城被攻破的时候,圣库里堆着像山一样的金银财宝,可普通士兵连树皮都吃不上。
后来清军挖出账本才知道,原来各级官员都把圣库当成自己的小金库了,杨秀清一个人就挥霍掉了相当于三座城的存粮。
这种“理想主义”的制度,一碰到现实里的贪污腐败,马上就成了空中楼阁。
再看清朝这边,表面上国库有四千多万两白银,可这些钱早就被慈禧太后拿去修颐和园、办六十大寿了。
左宗棠西征要军费,得靠卖官鬻爵来筹钱;李鸿章造军舰要拨款,得看洋人的脸色借外债。
更严重的是,清廷的漕运系统已经烂透了,本来应该从江南运到北京的粮食,经过一层一层克扣后就只剩三成了,沿途到处是饿死的人,京城里的八旗兵要吃顿饱饭还得靠户部特别批准。
最奇怪的是双方抢夺粮食。湘军攻克安庆后,曾国荃把城墙拆了当柴火烧,就为了在城里挖出十万石存粮;太平军攻破杭州时,把官仓里的丝绸布匹全给点着了,宁可烧了也不分给饥民。
这些行为直接让长江流域出现大面积饥荒,饿死的人比战场上战死的人还多。
说到底,不管是湘军的“就地取材”还是太平军的“圣库理想”,本质上都是把老百姓当成提款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