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快讯!快讯!泰国刚刚突然宣布了5月22日,泰国最高行政法院一锤定音,判前总理英拉

快讯!快讯!泰国刚刚突然宣布了5月22日,泰国最高行政法院一锤定音,判前总理英拉赔偿100.28亿泰铢(约22亿人民币),这场闹腾了十年的"大米渎职案"终于迎来终章。 故事得从英拉 2011 年推行的大米收购计划说起。 这位 “泰国最美总理” 当时打着 “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的旗号,以高于市场价 30% 的价格收购大米,本想复制哥哥他信当年 “草根救星” 的传奇,结果却被现实狠狠打脸。 政策刚推行三年,泰国国库就被捅出 200 多亿泰铢的窟窿,更魔幻的是,原本用于出口的大米堆在仓库发霉,国际市场份额还被越南抢走。 反对派抓住机会大做文章,2014 年军方干脆发动政变把英拉赶下台 —— 这剧情,像不像泰国版《人民的名义》? 最绝的是判决的 “变脸”。 2021 年泰国中央行政法院还以 “证据不足” 为由驳回财政部的赔偿要求,指出腐败主要发生在执行层,英拉仅签署政府间协议;结果四年后最高行政法院突然改口,认定她 “未制止腐败”,直接判赔 100 亿。 这种 “今天你无罪,明天你有罪” 的操作,比泰国恐怖片还惊悚。 明眼人都知道,这案子背后是泰国军方与西那瓦家族的生死博弈。 从他信 2006 年被政变推翻,到英拉 2014 年步其后尘,再到妹妹佩通坦 2024 年刚当上总理就被反对派盯上,这个华裔家族的命运堪称泰国版《权力的游戏》。 西那瓦家族的崛起本身就是传奇:从清迈小商人到泰国首富,再到连续出了四位总理,他们靠的是 “农村包围城市” 策略 —— 用全民医保、债务减免等政策牢牢抓住占选民 70% 的农村人口。 但这也动了曼谷精英阶层的奶酪,军方两次政变都想斩草除根,却没想到 “野火烧不尽”。 英拉的判决更像是对整个家族的警告:2023 年他信刚回国就被判 8 年,结果住了半年医院就被特赦;现在英拉虽在海外,但赔偿判决等于冻结了她的家族资产,这种 “温水煮青蛙” 的手段,比直接抓人更诛心。 更耐人寻味的是判决书中的 “春秋笔法”:法院认定英拉需对 “大米销售环节” 负责,却刻意回避她作为总理的政策初衷。 当年她力推的收购计划,本意是打破中间商垄断,结果却被基层官员钻了空子 —— 这像不像 “好心办坏事” 的典型案例?讽刺的是,真正的腐败分子至今逍遥法外:2017 年英拉被判 5 年时,涉案的 200 多名官员只有少数被追责,大部分赃款下落不明。 这种 “抓主帅放小卒” 的操作,让人想起明朝的 “张居正案”—— 改革者成了替罪羊,既得利益者笑到最后。 如今的泰国政坛,依然是军方、王室、精英三足鼎立。 西那瓦家族虽被打压,但佩通坦领导的为泰党仍握有大量基层选票。 这场判决究竟是政治斗争的终结,还是新一轮较量的开始?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英拉案的终章,让我们看到了东南亚政坛的残酷现实:在权力面前,法律不过是件可穿可脱的外衣。 十年前的政策失误,为何到今天才清算?法院的 “变脸” 背后,究竟是谁在操控?这些问题,或许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 不过有一点很清楚:当政治斗争披上司法的外衣,受伤的永远是普通民众。 英拉的大米计划失败了,但泰国农民的困境依然存在。 或许,真正需要反思的,不是英拉个人的对错,而是整个政治体制的病灶。 你觉得英拉是政治牺牲品,还是真的渎职?这场判决会终结西那瓦家族的传奇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