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756年,29岁令妃生下第一个孩子后,还未出月子,乾隆就迫不及待地宠幸她,此后

1756年,29岁令妃生下第一个孩子后,还未出月子,乾隆就迫不及待地宠幸她,此后10年她怀孕7次。可奇怪的是,她生一个孩子,乾隆就送走一个,从不让她亲自抚养。1928年,孙殿英盗清裕陵,发现令妃死因蹊跷。 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圆明园五福堂传出一声婴儿啼哭。 这是令妃魏佳氏生下的第一个孩子,皇七女和静公主。 此时的魏佳氏刚满二十九岁,距离她入宫不过十一年光景。 从包衣奴才家的汉人女子到执掌六宫的皇贵妃,她走过的路比紫禁城的青砖更曲折。 魏佳氏的父亲魏清泰只是内务府的小官,家族属正黄旗包衣。 当年选秀落选后,她被分配到孝贤皇后宫中当差。皇后待她如亲妹,教她读书识字,甚至亲手教她满语。 这个聪慧的姑娘很快在宫女中脱颖而出,连乾隆来皇后宫中时,也会多看她几眼。 乾隆十年冬,皇后亲手将她送上龙床,次日清晨,一道圣旨将她从普通宫女擢升为魏贵人。 三年间,魏佳氏如同乘着青云直上,从贵人到令嫔再到令妃。 这在等级森严的后宫堪称奇迹,毕竟当时贵妃高佳氏花了整整十年才走到同样位置。 乾隆不仅赐她“令”字封号,还特意引用《诗经》典故,夸她“令闻令望”,这在后妃册封文书中极为罕见。 更特殊的是,皇帝破例将她的家族抬入满洲镶黄旗,让汉军旗出身的魏家跻身八旗贵族之列。 生育成了魏佳氏后半生的主旋律,从二十九岁到三十九岁,她连续生下四子二女。每次分娩后未出月子,乾隆便迫不及待召她侍寝。 内务府档案记载,皇七女出生后二十八天,造办处就接到制作新首饰的旨意,这是皇帝准备临幸的征兆。 太医脉案显示,魏佳氏产后常出现眩晕、腹痛症状,却不得不强打精神应付圣眷。 深宫规矩像无形的枷锁,皇七女刚满月就被抱到寿康宫由嬷嬷抚养,此后的五个孩子同样如此。 魏佳氏只能在逢年过节时隔着珠帘看几眼亲生骨肉,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她在圆明园生下皇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嘉庆帝,这个未来天子刚满百日就被送到撷芳殿,与生母一墙之隔却难得相见。 长期生育摧残着魏佳氏的身体,从乾隆三十年起,她开始依赖朱砂入药。 这种含汞的矿物虽有安神止痛之效,日积月累却造成慢性中毒。 现存故宫的脉案里,乾隆三十八年有段御批:“皇贵妃夜不能寐,着加珍珠粉三钱,辰砂五分。” 而此时的魏佳氏,已出现手指震颤、牙龈发黑的症状。 乾隆四十年正月,接连打击接踵而至。皇七女和静公主病逝,二十天后,四十九岁的魏佳氏在永和宫咽下最后一口气。 她的葬礼规格直逼皇后:仪仗仅比中宫少一件,金棺暂安处每日有八旗子弟轮班守灵。 更特殊的是,乾隆打破“皇后在世不立皇贵妃”的祖制,早在十年前就将她晋封皇贵妃,死后更追封为孝仪皇后。 1928年秋夜,军阀孙殿英的士兵撬开裕陵地宫。 当手电筒照亮金券西北角的棺椁时,所有人惊得倒退三步,身着龙纹朝服的女子面容如生,嘴角含笑仿佛沉睡。 盗墓贼不知道,这正是朱砂防腐的奇效。 153年的光阴没能在她脸上留下痕迹,就像乾隆年间那些深宫往事,永远凝固在历史长河。 如今的故宫博物院藏有魏佳氏朝服像,画中人身着石青色缎绣彩云金龙纹朝服,头戴镶满东珠的朝冠。 画像角落题着乾隆御笔:“兰宫领袖令仪著。”这位生育六胎却不得亲自抚育的母亲,统领六宫却始终屈居皇贵妃之位的女子,终究在史册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信息来源: 北京晚报《“令妃”的传奇人生》 《清史稿·后妃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