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我国允许南宁舰和银川舰全世界晃悠呢?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南宁舰和银川舰满世界跑,还真就是为了省钱。 这事儿得从海军的日常开销说起 —— 军舰出海可不比打车,那是烧钱的买卖。像 052D 型驱逐舰这种级别的舰艇,光是每天的燃油费就得几十万,再加上人员薪资、装备维护、物资补给,一趟远门下来就是天价。但海军聪明就聪明在,把这些成本分摊到了各种任务里,让一艘军舰顶好几艘用。 比如说亚丁湾护航,从 2008 年到现在,中国海军已经派出了 40 多批护航编队,累计护航 3400 多艘中外船只。南宁舰和银川舰都不止一次参与过这项任务。 表面上看,派军舰去非洲护航是纯支出,但实际上这里面有个 “一箭三雕” 的算计:第一,护航是国际义务,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参与行动能提升国际话语权,这比花真金白银搞外交划算多了。 第二,军舰在亚丁湾待上半年,顺道就能把印度洋的水文数据摸清楚,以后商船走这条航线心里更有数;第三,护航期间还能和各国海军联合演习,既练兵又省了专门组织演习的钱。就拿 2023 年来说,中国海军在西太的演训花了 1100 亿,但护航这种常态化任务其实摊薄了不少成本。 更绝的是补给模式,以前军舰出海全靠补给舰跟着,现在海军和中远海运这些企业合作,搞出了 “国外综合补给、国内筹措物资、商船捎带保障” 的新套路。比如银川舰在亚丁湾执行任务时,需要的蔬菜、淡水可以直接从停靠国的港口采购,甚至让路过的中国商船捎带一些物资。 这种模式让补给舰不用全程跟着,光燃油费就能省下一大半,而且海军还和装备研发方开通了 “全球连线”,重要设备出问题了,工程师能通过卫星远程指导维修,连派专家飞过去的机票钱都省了。 有人可能会问,军舰满世界跑难道不会加速损耗吗?其实恰恰相反,海军有个 “以训代养” 的策略:军舰长期停在港口反而容易生锈,出海执行任务时,舰员每天都要进行早中晚三次小扫除,每周一次大扫除,把锈迹清理得干干净净。 这种高强度维护比在船厂保养还细致,反而延长了舰艇寿命。就拿 055 型驱逐舰遵义舰来说,在高温高盐的南太平洋转悠了一个月,舰体只有轻微锈痕,这要是停在港口,可能早就锈穿了。 还有友好访问这招,南宁舰和银川舰去过的国家能列出一长串:巴基斯坦、坦桑尼亚、意大利…… 每次访问都带着 “和平友谊” 的旗号,但背后藏着经济账。比如说,军舰停靠外国港口时,当地政府会免费提供补给,有时候还会赠送物资;访问期间签署的军事合作协议,能让中国军工企业拿到订单;甚至连随舰出访的文艺小分队表演,都能间接促进旅游和文化交流。 2017 年海军远航访问编队出访 20 国,光是接待的到访国民众和华侨就超过 3 万人次,这种 “软实力” 的价值根本没法用钱衡量。 最关键的是,这种全球存在能省大钱,现在中国 70% 的原油进口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如果这条航道被封锁,每天损失的经济利益就是天文数字。而南宁舰和银川舰在印度洋、太平洋游弋,实际上是在给商船队 “保驾护航”。 2024 年,中国海军在西太的演训虽然花了 1100 亿,但和可能发生的航道中断损失相比,这根本不算什么。更不用说,军舰在海外执行任务时,还能搜集情报、测试装备,这些隐性收益更是无法估量。 所以你看,南宁舰和银川舰的 “环球旅行”,本质上是把军事行动变成了 “多用途工具”:既能完成国防任务,又能节省开支,还能创造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