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欺负到我们头上来了!尼日尔政府对我们下了最后通牒!5月23日,根据外媒报道,尼日尔过渡政府正式发布通知称,要求中国石油和中国天然气集团所有员工在5月31日前离开其领土!尼日尔的这一通知,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尼日尔对我们的企业下了驱逐令,而我们在尼日尔辛辛苦苦投资的基建,能源企业,极有可能将会被尼日尔没收。 尼日尔这事儿,简直让人哭笑不得。前脚刚靠中国援建的石油项目过上好日子,后脚就翻脸不认人,这不是典型的“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吗? 事情得从今年5月23日说起,尼日尔过渡政府突然发通知,要求中石油和中石化所有员工在5月31日前离境。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找茬了。早在3月,他们就以“薪资差距过大”“未实现本地化”为由,驱逐了三名中企高管,还查封了津德尔炼油厂的账户,吊销了中资酒店的营业执照。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根本不是什么“薪资纠纷”,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讹诈。 尼日尔为啥敢这么干?说白了就是穷疯了。这个西非内陆国,75%的国土被撒哈拉沙漠覆盖,2023年人均GDP只有630美元,在非洲都是垫底的存在。虽然石油储量不少,但开采技术和基础设施全靠中国援建。中石油从2003年开始投资,砸了46亿美元建油田、炼油厂和输油管道,硬生生把尼日尔从石油进口国变成出口国,每年贡献其GDP的10%。可军政府上台后,财政窟窿越来越大,去年3月找中石油借了4亿美元,说好一年后用原油抵偿,结果到期没钱还,就想出这招赖账。 更离谱的是,他们还盯上了中国援建的炼油厂和管道。津德尔炼油厂是尼日尔唯一的现代化炼油厂,每天加工2万桶原油,直接满足全国90%的成品油需求。要是没了中企,尼日尔的石油产业立马瘫痪。去年3月查封炼油厂账户后,尼日尔油价瞬间涨了三倍,首都尼亚美连加油站都排起三公里长队,电力供应也因燃油短缺陷入瘫痪。这明摆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可军政府就是铁了心要赌一把,以为捏住中企就能讹到钱。 背后有没有人撑腰?还真有。2023年政变后,尼日尔军政府赶走了法国驻军,废除与欧盟的军事协议,转而和俄罗斯眉来眼去。俄罗斯倒是想插手,但尼日尔的石油出口90%依赖中国,就算俄罗斯想接手,也得通过中国的管道运输,根本卡不住脖子。说白了,尼日尔就是仗着自己有铀矿和石油资源,想在大国博弈中浑水摸鱼,结果把自己玩脱了。 中国当然不能惯着这种毛病。一方面,咱们启动国际仲裁程序,要求尼日尔赔偿违约损失,包括炼油厂停工的修复费用和预期收益。另一方面,得让他们尝尝苦头。中石油已经暂停了尼日尔-贝宁输油管道的运营,每月直接掐掉1.8亿美元的外汇收入。中国进出口银行也考虑冻结对尼日尔-贝宁铁路项目的9亿美元贷款,这可是他们连通海岸的生命线。最关键的是,中企掌握着油田的智能化开采系统和管道技术,只要远程锁死设备,尼日尔就算抢了油田也开不了工。 这场博弈的结局其实很明显。尼日尔80%的石油出口依赖中国,没了中企,他们的经济马上就得崩盘。更麻烦的是,周边国家像尼日利亚、贝宁已经对尼日尔实施经济制裁,断了电力和石油出口通道。现在尼日尔国内物价飞涨,民众怨声载道,军政府的日子比咱们还难熬。用不了多久,他们就得乖乖回来求合作——毕竟,当年美国、法国都觉得尼日尔的石油项目是“地质学家的噩梦”,只有中国愿意花22年时间帮他们建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件事也给咱们提了个醒:海外投资不能光看资源,还得防着政治风险。就像当年赞比亚、几内亚发生的类似事件,有些国家吃相难看,翻脸比翻书还快。未来咱们得更注重风险防控,比如在合同里加入仲裁条款,或者要求资源国用矿产权益做抵押。该硬的时候必须硬,像尼日尔这种不讲规矩的,就得让他们明白:损害中国利益,代价不是他们能承受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