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大选最后冲刺,李在明突然当着全球向中方喊出一句话,现场韩媒彻底懵了! 李在明这人,出身可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背景。1964年,他生在韩国庆尚北道安东市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家庭,父母靠扫公厕养活一大家子,小时候家里连饭都吃不饱。他13岁就辍学进厂打工,干的是又脏又累的活,还因为工伤左臂落了残疾。换别人早趴下了,可他愣是靠自学考上了大学,拿下中央大学法学学位。后来干律师,专门帮工人和穷人打官司,接地气得很。 2005年,他跳进政坛,先在城南市当市长,干得挺有声色:打击腐败、搞公共住房,还给年轻人发补贴,口碑不错。2018年升任京畿道知事,疫情时反应快,给居民发钱刺激经济,领导力在线。2022年总统选举他惜败尹锡悦,但没消停,2025年卷土重来,再次成热门候选人。这人经历够硬,作风也够猛,难怪能在大选最后关头扔出这么大一颗炸弹。 2025年5月末,大选冲刺阶段,李在明在首尔光化门广场演讲。这时候选情胶着,他和对手咬得很紧,国内经济也不咋地,年轻人失业率高,大家对政府怨气不小。尹锡悦上台后,外交上死抱美国大腿,对中国关系冷淡,经济上也没啥起色,中韩贸易受挫,韩企叫苦不迭。李在明抓准这点,突然喊出修复韩中关系,既是给选民画饼,也是直接开怼尹锡悦的外交失误。 为啥选这时候?一是冲刺阶段得放大招,吸引眼球;二是韩中关系这几年确实冷得不行,从萨德风波到贸易摩擦,民间都有怨言。他这话瞄准的是那些盼着经济好转的选民,尤其是年轻人和小企业主,想让他们觉得“投我,能有新出路”。再说,全球直播的场合,喊这话还能刷国际存在感,显得他有魄力、有远见。 李在明这话可不是随便喊喊,背后有盘算。先看国内,他主打经济牌,修复韩中关系等于承诺给企业开新路。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韩国对华出口占总出口20%以上,电子、汽车、化妆品这些产业都靠中国市场。尹锡悦时期,中韩关系僵着,企业日子不好过,李在明拿这个当突破口,摆明了要抢经济选票。 再看国际,他不想让韩国老是夹在中美之间当棋子。尹锡悦靠美国太近,得罪中国,韩国反倒没啥主动权。李在明喊这话,是想让韩国外交有点灵活性,别一边倒。他还提到过跟日本、中国搞三边合作,想法是让韩国在东亚站稳脚跟,不光当个跟班。这招有点冒险,但也挺有吸引力,尤其对那些讨厌大国博弈的选民。 他这话一出口,现场韩媒直接傻眼。本来以为他会讲讲国内政策,或者顶多提提韩美关系,谁想到他直戳韩中这根敏感神经。当晚电视上全是这条新闻,社交媒体刷屏,评论两极分化。支持他的说:“终于有人敢说实话,韩中关系不能再糟了!”反对的骂他“亲中”,觉得会得罪美国,得不偿失。报纸第二天头条全是分析,有人说他这是外交转向,有人说他纯属忽悠选票,反正热闹得不行。 这话喊完,选情确实起了波澜。民调显示,李在明在30到40岁群体里支持率涨了点,这帮人最关心工作和经济,觉得他有解决问题的胆子。但保守派不买账,觉得他太冒险,可能把韩美同盟搞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