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人丢大发了!”安徽一女子买榴莲,挑了几个都被老板告知没熟,并推荐女子买开口的,女子怀疑老板让她买熟过头的,就出言质问了几句,不料,老板竟变脸表示不卖给女子了,女子离开时,还遭到老板的谩骂,网友:开口的都快坏了,真把顾客当傻子了! 据牟视大观5月23日报道,事情发生在安徽,一位女士下班途中看到榴莲摊位生意红火,停下脚步想挑个合心意的带回家。她顺手拿起个表皮青黄的果子递给摊主,老板捏了捏外壳却摇头说没熟透,劝她换个更好的。 女士转身又在筐里扒拉出个带尖刺的,老板依旧摆手说再等等,连着挑三四个都被打了回票。摊主抹了把汗,指着旁边几个裂开口的榴莲极力推荐,说这些保准熟得流油。 女士盯着裂口处灰扑扑的果肉直皱眉,心想这大马路边的,汽车尾气灰尘早把果肉熏脏了,保不齐还有小虫子爬过。再看老板死活不卖闭口果,心里起了疑——莫不是要把放久的开口货硬塞给自己? “您家闭口果留着当摆设呢?”女士没忍住呛了句。这话像火星子溅进油锅,老板瞬间拉下脸,抄起秤砣往案板上一砸:“爱买不买!”旁边挑水果的顾客都往这边瞅,女士气得转身要走,背后传来老板扯着嗓门的“滚蛋”。 这事在本地论坛炸开了锅,有常买水果的网友分析,自然成熟的榴莲多数会微微开裂,但摊贩卖的开口果八成是催熟过度的库存货。 食品行当的老伙计透露,有些商贩专把滞销果切开个缝,既能加快腐烂速度逼着顾客赶紧买,又能借口“开口即熟”蒙混过关。有关部门发布的消费警示里提过,暴露在外的果肉容易滋生细菌,尤其天气热的时候更得小心。 街边摆摊的老王头听说这事直咂嘴:“现在小年轻做买卖太心急!”他自家卖西瓜三十年,从来都是让客人自己拍着听声。隔壁干货铺李婶接茬:“可不嘛,我昨儿还看见那榴莲摊用塑料布盖着裂口果,苍蝇围着嗡嗡转。” 那位较真的女士后来在采访里说,当时要真买了开口果,回家发现变质也只能自认倒霉,她现在是宁可多跑两公里去超市,起码能挑个放心果。超市生鲜区有人透露,他们进的榴莲都是冷链运输,上架前要经过三道质检,开口超两指宽的都会做下架处理。 有农贸市场的好伙计教了招辨榴莲的土法子:先看柄口新不新鲜,再掂掂分量沉不沉手,最后闻着有股甜香就差不离。他说自然裂口的榴莲柄杆发皱,人工掰开的切口齐整得像刀割。这些经验都是三十年摸爬滚打攒下的,比那些急吼吼的年轻摊贩靠谱多了。 信息来源:牟视大观 2025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