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燕云十六州,漫漫中原四百年

理想吕 2024-10-08 05:00:46

【蔚县,古称蔚州,燕云十六州之一】

前言

古代的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州,大致涵盖现在自西向东的天津、北京、河北和山西北部的部分土地。以唐朝末年的行政区划,具体包括:幽州(今北京市境内)、蓟州(今天津蓟州区境内)、瀛州(今河北河间境内)、莫州(今河北任丘境内)、涿州(今河北涿县境内)、檀州(今北京密云境内)、顺州(今北京顺义区境内)、新州(今河北涿鹿境内)、妫州(与归同音,原属河北怀来但已被官厅水库所淹)、儒州(今北京延庆境内)、武州(今河北宣化境内)、蔚州(今山西灵丘境内)、云州(今山西大同境内)、应州(今山西应县境内)、寰州(今山西朔县一部分)、朔州(今山西朔县一部分)。

【后晋时期的燕云十六州位置示意】

其实,自古以来,缺少战马、骑兵势弱的中原王朝,凭借燕云十六州才能抵御北方游牧骑兵随时南下,它们是中原尤其是华北平原的重要屏障。

即使不能完全阻挡,也能让燕山以南的平原地区和战略要冲得到充足的准备时间,为将来反击做好准备。

【燕山山脉】

到了唐代,燕云十六州的大部分地区发现了丰富的铁矿、铜矿等资源,中原王朝不仅可以在此练兵御敌,还能冶炼铜铁,一举多得。

但是,中原王朝失去燕云十六州,只在欲望贪念的一瞬间;中原王朝再次夺回它,却是430年以后的事情了。

【唐代中后期燕山已经出现大量冶铁场】

(一)石敬瑭拱手相让

公元10世纪正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这是这是仅次于东周战国、南北朝的极为混乱的年代。其中五代特指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按照大致的先后顺序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燕云十六州正在后晋时期丢失的。

【五代十国后晋形势图】

石敬瑭在成为后晋开国皇帝之前,身份已经非常显赫: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后唐的河东节度使。不过,后晋天福元年(即公元936年),石敬瑭为求自保,决意反唐自立,因为担心自身力量弱小被后唐征伐,所以向契丹求援。

为了向契丹国主耶律德光表达足够的诚意,石敬瑭不顾谋臣劝谏,执意做了最重要的两项决定:只要契丹愿意出兵扶植,石敬瑭愿意与耶律德光约为父子——耶律德光为父、石敬瑭为子;愿意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

【耶律德光雕像】

这时还只能称其为契丹,因为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公元916年建国号为“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境内。直到公元947年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即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境内,灭亡后晋并在汴京登基称帝时,才改国号为“大辽”。

【辽国猎鹰图】

石敬瑭的“厚礼”让耶律德光大喜过望,当年即公元936年九月契丹军队迅速南下,帮助石敬瑭击败后唐主力,十一月石敬瑭便接受契丹册封成为大晋皇帝,认契丹主为父,自称儿皇帝。随后,志得意满的石敬瑭灭亡了后唐。

【辽国骑兵装备】

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石敬瑭按约定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契丹几乎以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势力扩展到长城了沿线,不仅掌握了大量铁矿和冶炼场,而且依托燕山山脉,窥视无险可守的大平原,具备了随时驱马南下的战略先机。

【现在的山西雁门关】

(二)周世宗壮志未酬

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时的优秀军事将领、后周的第二位皇帝,原本出身邢州(现在河北省邢台市境内)望族,自少便“器貌英奇,擅长骑射”,略通书史和黄老之术,但却为人谨慎笃厚,追随者甚多,所以被姑父郭威收为养子。

【柴荣画像】

公元951年郭威建立后周但3年后便去世,公元954年33岁的柴荣继位,此时后周不仅面临一些割据势力的威胁,而且北方辽国(此时契丹早已改国号为大辽)的军事实力日盛,加上拥有燕云十六州,经常南下掠夺后周控制平原地区的人口和财物。

柴荣即位之初,年富力强、雄心壮志,决心遵照养父的遗愿,干出一番大事业,他曾豪迈地说:若如卿所言,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五代十国后周形势图】

尤其是在军事上,柴荣吸取后周军队“将不用命,士不能战”的教训,下令让赵匡胤(后来的宋太祖)广募天下壮士,“选取优者为殿前诸班”,力图将禁军整顿为一支战斗力更强的精锐军队。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四月,柴荣亲率主力北伐辽国,取道沧州(现在的河北省境内)北上,其后柴荣亲率精锐步骑数万直插辽国境内,迫使辽国的宁州刺史开城投降。后来又在燕云十六州的霸州、雄州、莫州、瀛州等均收复部分失地,仅42天便连收三关三州里的17个县。

【河南焦作的妙乐寺塔,周世宗在位时重修】

不过当年五月,柴荣突然病重,只得下令回师,同年六月便在汴京(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去世,在位6年、终年39岁。平心而论,柴荣以一己之力主动讨伐如日中天的辽国,不仅多次取胜,而且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中的一小部分,已经非常难得了。

【鼎盛时期的辽国重装骑兵,在平原几乎无人可敌】

(三)宋太祖先易后难

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60年代周自立,国号大宋,如果只看军事能力,赵匡胤与柴荣相比,只高不低,更不用说赵匡胤还有高超的政治情商与管理能力。

【宋太祖赵匡胤画像】

同样,赵匡胤也对燕云十六州耿耿于怀,十分担心辽国以此为根据地,随时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熟悉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战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每次北方骑兵的南下,作战目的非常灵活,有时只是以袭扰掠夺为主;有时发现机会来了,瞬间便会形成侵吞灭国之势。

北宋与辽国的多次交锋却并不是因为燕云十六州,而是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的辽州。公元964年,赵匡胤命李继勋、曹彬率领步骑6万进攻辽州,北汉向辽国求救,遂派耶律挞烈率军支援。在辽国援军抵达后,北宋军队主动撤退。

【北汉位置示意】

公元968年北汉国主刘承钧去世,养子刘继恩即位不久便被权臣郭无为杀害,刘承钧的另一个刘继元继位。同时,郭无为暗通北宋,打算奉献辽州。赵匡胤认为机不可失,便再派李继勋、党进、曹彬等人分多路进军。

由于北汉骁将众多(比如杨业),战争持续到第二年,北宋与北汉围绕太原城,攻守持续了4个月,宋军甚至动用了水攻,引汾水灌城。

【北宋发起过多次进攻北汉的战争】

久战未克引起了赵匡胤的不安,他判断辽国可能会随时派出军队支援北汉,于是在公元969年二月的时候,赵匡胤亲征,计划速战速决。

果然,听闻北宋皇帝御驾亲征后,辽国反而准备援救北汉了,一旦辽国下定决心,辽军从燕云十六州整顿兵马粮草后出发,华北平原上一马平川、路线开阔,只要不下大雨,辽国骑兵快则两三日、慢则五六日,前锋部队就可以到达。

【直到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北汉仍在苟延残喘】

最终,尽管在极其不利的局面下,宋军拼死作战,连续击败两路辽国援军,但在开阔的战场空间里,以平原野战的方式阻挡辽国重装骑兵,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赵匡胤只能无奈下令撤军。

宋太宗赵匡胤其实非常明白辽国的军事实力,所以没有选择直接攻击辽国重兵把守的燕云十六州,而是集中力量逐个扫平南方、西南以及北方的其他割据政权,充实自身实力再对辽国开战。

【雁门关】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辽国前两次对北汉的军事增援都成功了,北宋军队在鼎盛时期、名将如云的情况下,也无法攻克北汉的辽州,尤其是重镇太原。

除了军事征讨这个办法,赵匡胤也想过赎买,他设立过“封桩库”。每年把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存到里面,希望有一天能够拿着这些钱,与辽国协商,以和平的方式赎回燕云十六州——没办法,燕云十六州同样是北宋和赵氏兄弟的“卧榻之侧”和“骨髓之疾”。

【北宋、燕云十六州、辽国形势】

(四)宋太宗奋力一搏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南方统一大局已定,便于太平兴国四年(即公元979年)亲率大军再次攻打北汉。

这次辽国援军大意,在白马岭的大涧与宋军对峙时,不顾地形不利于骑兵作战而骄横出击,结果被宋军大败而逃,同时宋军又抓紧攻打太原,辽国来不及派出后路援军,太原城破、北汉灭亡。

宋太宗认为北汉已灭,对辽国开战并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机已到,于是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宋辽战争,战略目标只有一个:重新夺取燕云十六州,让辽国丧失南下的战略先机。

这里需要留意一点,有些朋友认为宋太宗主动进攻辽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只是为了收获个人武功、稳定皇帝名誉(毕竟当时就已经有了烛影斧声的说法),但其实并不是这样。一直跟随宋太祖长期经过军旅生涯的赵光义,深知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这场争夺战的本质是为自己的安危、为赵氏江山能否稳固而打。

【开封潜龙殿宋太宗赵光义雕像】

北宋灭北汉后并未及战力,宋太宗赵光义立刻令转兵北向,意图举夺取燕云十六州中的幽州,北宋小胜但辽国主力并未受损。后来辽景宗病逝后,圣宗耶律隆绪继位,暂时无暇主动进攻;而赵光义也下令休兵养马,广积军储,以图再举。

此后多年内,赵光义奋力一搏,为了夺回燕云十六州,北宋与辽国之间爆发了高梁河之战、满城之战、雁门之战、瓦桥关之战等重要的战役,双方互有胜负、损失都很惨重,不过,最为重要甚至具有转折意义的则是后来的岐沟关之战。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采纳知雄州贺令图的建议,以辽帝年幼、承天太后萧绰摄政、内部不稳为可乘之机,决心分兵东、中、西三路出击。

面对北宋主力大举进攻,力图毕其功于一役,辽国萧太后带着辽圣宗亲临幽州前线,指挥抗击。辽国采取集中兵力先败东路宋军主力、再回击其他各路的策略,乘北宋东路军曹彬所部孤军冒进、又缺粮草之机,袭扰疲惫,迫其退军,并追至岐沟关(现在河北省涿州西南一带),重创北宋曹彬所部,宋军阵亡数万人,多以久经战阵的老兵为主。

随后辽军又集中兵力对中、西两路宋军先后进行反击,收复燕云十六州中的蔚州、寰州、朔州等地。为了避免被包围全歼,赵光义下令主动放弃云州、应州等地,全军暂时撤回代州休整——北宋对辽国的战略进攻、重新夺回燕云十六州的最后一次机会就此彻底失败。

【杨业和杨家将的故事,正是取材于此】

结语

公元997年,曾经竭尽全力,对燕云十六州奋力一搏的宋太宗病逝,宋真宗赵恒继位,后面发生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宋辽以和为贵,双方澶渊之盟。

【辽宋澶渊之盟】

但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辽国尤其是后面攻灭辽国、占领燕云十六州的金国,仍然把持着这些战略要冲,并且以此为根据地,多次发动了对北宋的战争——这些战争远远不是简单的劫掠,所以才发生了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变,金国直接灭亡了北宋。

【靖康之变、二帝被俘】

由此可见,无论是宋太祖的韬光养晦,还是宋太宗的奋力一搏,其实都是极有眼光和绝对正确的。他们都看清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政权的关键意义和战略价值,可惜造化弄人,只能转攻为守、以拖待变。但这一拖,中原王朝再度控制燕云十六州就拖到了几百年后的明朝。

【明军北伐、元主遁逃】

公元1367年,朱元璋任命徐达为主帅、常遇春为副帅,率步骑兵25万分多路北伐、推翻元朝。明军仅一年多就攻占了元朝都城大都(现在的北京),燕云十六州再次被中原政权夺回,至此,结束了燕云十六州从公元938年正式脱离中原王朝的长达430年的历史。

0 阅读:25

理想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