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大核有料
继本月28号缅甸发生地震后,在北京时间30号晚上20点18分,位于太平洋上的汤加群岛也发生了7.3级大地震,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信息则是7.0级地震。
除此以外,当地时间30号晚上22时56分,日本北海道以南近海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为60千米,事实上,日本近期地震同样频发。
日本时间28号凌晨3点50分,千叶县东北部发生了4.4级地震;今年1月13日,宫崎县东侧发生6.9级地震;去年11月27号,日本本州岛西岸近海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60公里。
去年8月份,日本宫崎县附近海域发生7.1级地震,如此频发的地震灾害,让日本政府对“南海海槽”发生特大地震的担心变得紧张。
就在今天早些时候,日本政府公布了“南海海槽特大地震”的最新损失估算数据。
据日本方面拿到信息,如果“南海海槽特大地震”一旦发生,将会对日本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92万亿日元,接近300万亿日元。
不仅如此,如果特大地震一旦发生,甚至还可能造成约29.8万人死亡!
事实上,早在去年8月份宫崎县附近海域发生7.1级地震后,日本气象厅就已经组织相关专家举行了会议,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日本南海海槽巨大地震”进行了新一轮的评估。
据日本气象厅的评估数据,南海海槽在未来10年内发生特大地震的概率为30%左右,未来30年内发生的概率则到70%到80%之间,未来50年内发生的概率则高达90%,甚至更高!
那么南海海槽地震为何会让日本政府如此担忧?近期多发的地震灾害,是否预示着地球已经进入“震动模式”呢?
日本南海海槽大地震
日本政府发布的有关“南海海槽大地震”损失评估数据,具体位置其实并不是在我国南海区域,而是在日本东南部地区。
这里位于菲律宾海板块、太平洋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的交界地带,地质运动十分活跃。
在这里,受菲律宾海板块和其他板块挤压碰撞,形成了一个大型的海沟俯冲系统,日本将这一区域统称为南海海沟,而海沟内侧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挤压变形,由海沟向大陆平整过渡的区域,则被称为海槽。
这一海槽的全长达700公里,属于大型板块逆冲型地震带,因为地质运动活跃,所以这一区域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非常高。
熟悉日本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南海海槽一旦爆发大地震,对日本来说将是毁灭级的!
据日本历史记载,在近7个世纪以来,这一区域已经发生过5次特大地震,日本方面的研究认为,南海海槽大地震的发震周期大概在100年到150年左右。
日本南海海槽地震对我国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史料记载,1707年,日本南海宝永地震,以及1854年的日本安政南海地震,都引发了巨大海啸,造成我国江苏、上海等多个沿海地区多人丧生。
那么南海海槽如果真的发生特大地震,将会带来多大的破坏性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2011年,日本福岛发生的“3·11特大地震”,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而南海海槽如果爆发震级达到9.1级地震的特大地震的话,其产生的能量将是福岛地震的3倍左右!
如果真的发生这种级别的地震,那么日本受到的损失,将会远超311大地震,日本的关西都市圈将会遭到毁灭性打击。
按照日本地质学家的推算,南海海槽发生特大地震的概率正在快速上升。
2013年的时候,日本政府地震研究委员会发布报告,从那时候起,南海海槽未来30年内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高达70%-80%。
如今10多年过去,这一概率还将进一步上升,而震级可能达到恐怖的8到9级!
这种潜在的危机对日本政府来说,无疑是一枚定时炸弹,而如今日本政府的损失评估再次出炉,无疑又让日本民众产生了更深的担忧。
那么近期地震频发,加上日本政府公布潜在的损失评估,是否意味着地球已经进入到“震动模式”了呢?
专家分析
从缅甸地震再到汤加、日本接二连三的地震发生,人们产生这种担忧其实并非没有道理。
以此次发生在缅甸的地震来看,这次地震发生的位置处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东构造结上,此处本身就是地震多发的区域。
喜马拉雅地震带又是世界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我国西南地区同样也处于这一地震带上,所以发生地震这事儿几乎每年都有。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西藏发生的地震也是如此。
再来看看近期发生地震的日本和汤加,这两个地区同样也处于地质运动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上,发生地震这种事情并不罕见。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球已经发生了17次6级及以上的地震,但整体来看,今年地震活动同比往年其实还要低一些。
我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专家认为,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很难证明地球已经处于地震活跃的阶段,也没法从这几次地震就断言地球进入“震动模式”。
同样的道理,虽然日本方面对“南海海槽特大地震”非常担忧,但这些基本都是日本学者的研究观点,不排除他们有地震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
事实上,日本政府不只是今年发布“南海海槽特大地震”的损失评估,在以往这类评估报告也公布了不少。
对此,地震学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罗伯特·盖勒认为,地震发生其实具有非周期性,只根据以往发生的地震时间来预测未来地震何时会发生,这没有严谨的科学依据,也没有什么意义。
日本政府对此如此担忧,其实和日本这个国家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质灾害频发不无关系。
但日本政府频繁发布这种预估报告,对国内民众而言并没有什么帮助,日本大阪大学防灾专业副教授杉本惠美认为,日本不能只顾着南海海槽地震的恐惧,而忽视日常应对灾害的准备。
结语
在灾难没有到来之前,这种预测评估只会增加民众恐慌,有种“狼来了”的味道在里面。
长此以往,只会让民众平添焦虑罢了。
参考:
央视新闻:日本再发特大地震风险评估:或致近30万人死亡 2025-03-31
上观新闻:日本再发南海海槽特大地震风险评估:或致近30万人遇难、300万亿损失 2025-03-31
上观新闻:缅甸、日本、汤加相继发生地震,地球进入“震动模式”?专家解读 2025-03-31
每日经济新闻:日本发布“特大地震”警告:30年内发生概率升至80%!专家:若发生,伤亡人数最高将超30万 2025-01-19
观察者网:等风:让全日本恐惧的“南海海槽大地震”,破坏性有多大? 2024-08-16
新民晚报:紧张戒备了一周,“特大地震”未发生,日本社会反思“狼来了”的背后 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