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曾经说过:芯片研发光是砸钱不行的,还需要砸大量的数学家、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因为造芯片不同修桥补路,急不来,需要有强大的基础科学支撑。
多年前任正非就曾在央视栏目《面对面》采访中放出了警告,对于芯片被卡脖子,并不是砸钱就能砸出来的。
然而,很多人却没有重视,依旧是一窝蜂涌进这个行业。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芯片行业最大的闹剧“汉芯一号”就曾经闹到了国外,因为当时的“主角”陈进骗走了国家11亿研发资金,结果被爆出所谓的“汉芯一号”是基于摩托罗拉的源代码和芯片改装而成的。
同时陈进还被曝光了侵吞科研资金,中饱私囊等行为。最终陈进也逃到了美国,在美国至今还在重生芯片产业,还管理着自己的公司,还是三家上市公司的股东……
当然了,陈进并不是个例,因为再往下看你会发现这种现象已见怪不怪。
从2019年至今,已经有上万家企业加入到芯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行业中来,这背后有多少是真正做事情,有多少在裸泳?
2021年,国内共有3420家芯片企业消失。2022年,我国有5746家芯片相关的企业被吊销或者注销。
也就是说,短短两年时间,国内差不多有上万家芯片企业消失。特别是去年,平均每天就有15家芯片企业消失……
进入2023年,美国更是拉拢荷兰与日本达成新的对华封锁协议,试图在中低端的光刻机也要封锁我们。
那一刻,外媒也在大肆鼓吹:中国芯片面临“溃败”的局面?然而,外媒的嘲讽并不是空穴来风!
2021年,被称之为中国芯片巨头的清华紫光集团突然宣布破产,董事长赵伟国更是人间蒸发。
直到2022年,官方才宣布紫光原董事长赵伟国被立案调查,涉嫌贪污首款,处心积虑巧取豪夺国有资产,为亲友非法牟利,损害上市公司利益……
一开始的紫光集团确实备受国家重视,因为背靠清华,所以充满着浓厚的学术气息,同时还涉及了以长江存储为代表的存储芯片,以紫光展锐为代表的手机芯片,同时紫光还是中国最大的物联网芯片厂商,它的射频前端产品曾经是亚洲销量第一。
紫光集团曾经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国家队”,也是国内半导体企业的希望。然而在2009年,赵伟国进入紫光集团后,公司就开始变味了。
因为赵伟国在业内的口碑并不好,甚至曾经被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嘲讽:他就是个炒股的投资者罢了!
赵伟国进入紫光后,集团的发展确实很快,从2013年就开始“买买买”之路,耗资17.8亿美元收购了展讯通信。2014年耗资9.1亿美元收购了锐迪科。2015年耗资25亿美元,从惠普手中收购了IT巨头“新华三”51%的股份。
自从赵伟国接手后,紫光在十多年时间里并购数量高达60多起,动用了上千亿资金,甚至到最后赵伟国还放出狂言:要收购台积电。
而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听到后也是嘲讽到:完全没问题,至少准备个300亿美元吧。
或许很多人不理解为何赵伟国要大手笔挥霍家产,开展一系列的疯狂并购?
因为在赵伟国的思想中还停留在“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时代中。
在他的思想里,中国芯片行业整体落后于国外,而搞研发需要重新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还不如直接收购别人,买来技术。
然而,做房地产出身的赵伟国却没料到芯片半导体行业如此不同,投资大,资金回笼慢,回报周期长,甚至一般的投资者都不敢像赵伟国那样大肆挥霍。
结果呢,紫光集团在赵伟国的一顿操作猛如虎之下,最终欠下了2000多亿的债务,而且紫光的营收远远跟不上。
这时候人们才开始意识到,表面上风光无限的紫光,背地里早已经资不抵债,千疮百孔,甚至走上了“方正集团”的老路。
最终呈现出紫光破产,赵伟国被爆涉嫌贪污,以2.8亿的白菜价收购了紫光35%的股权,把国有资产吞进自己的肚子里……
国家为了资产流失海外,只能果断接盘,一年时间把紫光重整,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赵伟国还试图阻挠,最终他只能锒铛入狱。
2020年,武汉弘芯烂尾事件,上千亿资金打水漂。此后还有长沙创芯、成都格芯、济南泉芯……这种案例数不胜数。
这些骗补的企业不仅让我们损失了资金,还让国产芯片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机遇。
要是在十年前,乃至二十年前,我们就坚持自主研发,或许今天我们就不会被美国卡脖子了。
这也是为何网上会有人说:看到这一刻,任正非必然很心酸,毕竟卡我们脖子的并不是美国人,而是中国自己人。
总而言之,在今天这个芯片半导体领域,妄想砸钱就能砸出芯片来的,必然是投机取巧。毕竟任正非也说过:芯片半导体领域需要更多的“工人大队”,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专家。
实干才能出真知,坚持自主研发才是硬道理,那“科技无国界”都是幌子!
国家每年给清华投这么多钱还不如多扶持哈工大!清华毕业的人才都给美国造芯片去了。
我就想知道,这些人枪毙了没有?
切 哪个行业不是这个怂样
看到个人所得税最高45%就知道为什么人才往国外跑了。[得瑟]
中国就不会学习一下外国人拜杀手去咩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