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关键矿产供应高度依赖中国,正成为美国一块“难以下咽的硬骨头”。
面对中国的“不妥协”,美国之前寄予厚望的科技封锁和盟友策略均宣布破产,内外交困之下,特朗普政府紧急出招,签署总统令要求白宫骨干“守住国家安全”。
美国的焦虑
以前美国那套号令天下、说一不二的玩法,现在看来是越来越吃力了,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中国已经成为了国际舞台上谁也不能忽视的角色。
于是,很多国家开始活络心思,不再是铁了心只跟美国混,纷纷盘算着新的合作可能,而特朗普政府搞的那个所谓“加强国家安全”的总统令,更像是美国无力的挣扎。
美国过去的惯用套路,大家也见得多了,先搅混水、制造点麻烦,然后跳出来扮演“救世主”,提出一套所谓的解决方案,骨子里还是为了自家那点利益。
但这套把戏,搁在中国这儿,不好使了,不管是贸易上找茬、地缘政治上使绊子,还是科技上搞封锁,中国的态度一直很明白,我们有自己的节奏和方向。
你玩你的,我走我的,井水不犯河水,但你要是非得凑上来步步紧逼,那对不起,我们肯定奉陪到底。
中国这种不卑不亢、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硬气的回应,让美国有点始料未及,估计他们那个所谓的“国家安全团队”,又得加班加点琢磨新招了。
特朗普签的那道令,表面上看是维护国家安全,但仔细挖掘,更像是给自己打气壮胆,试图掩盖内心的不安和虚弱。
美国的老三样还灵吗?
美国应对中国崛起,翻来覆去其实就是那么几招,技术上卡脖子,动不动就用自己的国内法去收拾别国企业,再就是拉拢一帮盟友搞小圈子,试图围堵中国。
最典型的就是拿“国家安全”当万能借口,往死里打压华为、中兴这些中国科技公司,目的就是想摁住中国科技往前冲的势头。
这种做法,损人还不一定利己,既不符合国际上公认的规矩,也恰恰暴露了美国式霸权正在走下坡路的事实。
想拉拢盟友一起对抗中国,这招现在也不那么灵光了,你看日本、韩国这些美国的传统盟友,在关税问题上就没怎么给美国面子,反倒是在经济上跟中国走得越来越近。
欧洲那边对华态度也变得更加务实和谨慎,连英国的商务部长都计划要正式访问中国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家心里都有杆秤,知道未来发展的重心在哪儿。
如今,特朗普政府面临的局面可以说是内外交困,经济下行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比如芯片,跟中国的差距问题开始显现出来。
国际上的声望也在滑坡,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也在积累,更要命的是一个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的点,美国在关键矿产上对中国的依赖程度高得惊人。
超过15种关键矿产,美国是100%依赖从中国进口,另外还有将近30种,依赖度超过50%。
这已经不是美国要不要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小问题了,而是变成了一个更严峻的课题,一旦中国因为某种原因停止供应,美国怎么办?
就算特朗普政府想绕开联合国去搞什么深海矿产开采,那高得离谱的成本和技术上的巨大挑战,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
反观中国这边,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姿态上显得相当沉着冷静,而且透着一股自信。
不光是在贸易、科技这些硬碰硬的领域积极应对,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也在积极推动建立新的合作规则,寻求大家都能接受的共赢局面。
中俄关系走得越来越近,欧洲国家也纷纷转向,希望加强和中国的合作。
这份底气从哪来?当然是源于自身经济体量的持续增长和科技实力的快速进步,比如在稀土资源上的绝对优势。
中美博弈
中国不光是稀土储量大,更关键的是拥有先进的开采和提炼技术,这恰恰是美国目前缺失的一环。
同时,中国的外交策略也越来越灵活,不是一味地搞对抗,而是更强调“合作共赢”的可能性。
西班牙首相的访问和英国商务部长的喊话,都说明欧洲国家越来越看重与中国的关系,希望建立更紧密的合作。
再加上日韩等国在经济层面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这些力量汇集起来,正在实实在在地挑战美国一家独大的旧格局。
美国现在依然是世界头号经济体,这点毋庸置疑,但它的领先地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科技实力的不断突破、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扩大,都在预示着全球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而长远的变化。
对美国来说,无论是谁在台上,搞点小动作,签个行政令,发表几句强硬讲话,或者试图拉拢盟友,或许能暂时缓解一下焦虑情绪,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中国所展现出的“不妥协”,并非是刻意针对美国,而是对过去那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旧国际规则的挑战,更是对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的坚定维护。
就像中国外交部一再强调的,中国无意取代谁,也无意与任何国家搞对抗,但也绝不会在压力面前弯腰,中国会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规划走下去,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信源:突发!特朗普签署命令,启动调查!2025-04-16 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