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豪掷20亿,购买千辆中国电动客车,为何被要求先付款再送货?

海龙讲电影 2023-06-05 15:17:38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车发展迅猛,不光国内市场生机勃勃,就连海外市场也是一片欣欣向荣,各个国家纷纷向中国递来橄榄枝,有意购买电动汽车。

比如,印度先前便豪掷20亿,一口气订购了千辆比亚迪K9!

然而,面对大客户印度,比亚迪的态度却十分耐人寻味。大单当前,公司竟然坚决要求印度先给钱,等款项到账,再安排送货。

比亚迪为何要这样做?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不妨从印度的采购计划说起。

印度的采购

随着印度的不断发展,环保问题逐渐被提上日程。据统计,在全球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竟然足足有14个印度城市,就连首都新德里也没能幸免于难。而在印度的众多污染源里,燃油汽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对印度而言,推广电动汽车势在必行。印度政府甚至下达了死命令,2030年之前一定要在全国范围内销售电动汽车。

可惜目标很远大,但现实很残酷。目前,印度还不具备自主生产电动汽车的能力,市场上短缺严重,不得不向外进口。

相比之下,中国电动汽车名扬海内外,自然成为了印度的首选。

推广私家电动汽车有一定难度,印度政府决定先从公共交通入手。因此,比亚迪的电动汽车进入了印度政府的视野。

2018年年初,印度浦那公交集团公司一马当先,开启城市公交电动化进程,对外公开招标。该公司要求严格,既要续航好,耗电少,又要安全性高,变速灵敏,并且还必须搭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如此严苛的要求,比亚迪K7竟然都能完美满足。历经重重考验,比亚迪K7最终成功拿下项目,交付150台纯电动大巴。2019年2月,这批K7大巴正式运营,一共覆盖了371条公交路线,可谓是广受好评。

这次成功的合作令印度方面信心大增,很快,他们便将目光投向了更加先进的比亚迪K9。

对于比亚迪公司而言,K9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因为这是比亚迪的第一款纯电动客车。这款客车长达12米,造型流畅时尚,空间宽敞,能够契合各种需求。更重要的是,K9使用了独特的铁电池,不会制造任何污染,就连电池本身也能够再次回收利用。

K9的续航能力更是首屈一指,除了自带的电池外,比亚迪还在K9的顶部设置了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不仅可以作为应急能源使用,还能在正常的行驶中助推电能。

如此多功能的K9令印度人心花怒放,印度公司当即决定:下单1000辆!

这笔大单总价超过20亿,但比亚迪却尤为淡定,不慌不忙的开出了自己的条件。用六个字来概括,那便是先给钱,后拿货。

纵观整个国际贸易领域,这都是一个不寻常的条件。

那么,比亚迪为何这样要求印度呢?

为何要先付后送?

其实,这绝对不是比亚迪“小心眼”,而是因为印度“前科累累”,甚至一度被视为汽车企业的坟墓。

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度不但是人口大国,而且国内汽车持有量相当有限,大约每100个人里只有2个人拥有汽车,市场高度空白,是一块令所有汽车企业垂涎欲滴的“肥肉”。

但是,印度国内情况复杂,大多数车企进驻前信心满满,最终都无奈铩羽而归。

福特、日产、哈雷戴维森……这些大名鼎鼎的汽车企业都未能成功打开印度的大门,损失惨重。在过去六年时间里,多家国际知名汽车企业忍痛退出印度,在残酷的销售额面前,所有的雄心壮志都化为泡影,最终只能黯然离场。

印度之所以会成为车企坟墓,与“三高一低”的国情脱不开干系。

所谓“三高”,指的是印度运营风险高、法律风险高与政治风险高,而“一低”,则赤裸裸揭示了印度社会的窘迫现状,那便是居民收入低。

印度政局混乱,即便在同一个问题上,国内高层也往往难以达成一致,中国企业便曾经在这一点上吃过大亏。2020年,长城汽车联手美国通用,进驻印度市场,长城与通用达成协议,耗资3亿美元收购通用在印度的工厂。

然而,这一计划却受到了印度监管部门的拖延阻拦,最终未能成型,长城与通用两年来的努力都打了水漂,亏损严重。

不仅如此,印度国内的法律也对外国车企十分不友好,关税惊人。只要汽车价格超过了25万人民币,印度政府就要加收100%的关税,就连相对便宜的汽车,印度政府也要征收60%以上的关税,令印度民众望而却步。

就算车企只进口零部件,在印度完成组装,当地政府也要收取35%的关税。除了关税之外,消费税也是影响印度汽车销量的重要原因。

一辆机动车在印度要被征收将近30%的消费税,电动汽车也无法幸免于难。

要知道,直到2021年,印度仍属于中低收入经济体,全国平均工资不到3000元人民币。对大多数印度人而言,汽车仍是奢侈品,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还加以重税,无疑等于断了汽车企业的生路。

更要命的是,在印度做生意,就算侥幸赚到了钱,也很有可能拿不回来。

在汽车企业之前,中国的手机厂商便已经经历了一轮“冲锋陷阵”。去年夏天,小米、vivo、oppo等手机品牌遭遇无妄之灾,莫名其妙的陷入了查税风波,厂家们银行账户被冻结,血本无归。

归根结底,印度仍是一个充斥着贸易保护主义的地方,同时商业风险极高。比亚迪提出的要求只不过是为了自保,毕竟有太多前车之鉴,迫使比亚迪必须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尽管印度市场危机四伏,但比亚迪仍然决心扎根于此,开拓业务。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比亚迪又做了些什么呢?

比亚迪的对策

其实,面对复杂的印度汽车市场,比亚迪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应对良方。在结算时要求先给钱,后交货只是手段之一。

早在2007年,比亚迪便将目光投向了印度。但与一般的汽车企业不同,比亚迪没有贸然进入市场,而是先建立了手机工厂,主要负责制造零部件与电池。

这是打探市场的第一步,更是建立关系网络的明智之举。比亚迪耗费了十几年时间来了解印度,直到2013年,销售汽车才被提上日程。

然而,比亚迪并未选择直接卖汽车,也没有试图在当地建厂组装,这些方式成本过高,一不小心便容易积压存货。

经过深思熟虑,比亚迪选择了最稳妥的方式,那就是与印度本地的公司合作。

当谈及合作生产的内容时,比亚迪明智的选择了新能源电动车,并以电动大巴开局,成功预判了印度政府的未来着力点。

果不其然,印度政府在2021年公布了国家长远规划,其中便有着“2070年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这是比亚迪战略上的一次成功,也为比亚迪销售自己的电动汽车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比亚迪在国内的销量持续增长,这给了比亚迪进一步扩展海外市场的勇气,拥有巨大潜力的印度自然是开拓的重点。除了2019年谈成的k9大单之外,2021年,比亚迪e6电动汽车与印度出租车企业合作,打入当地市场。随后,比亚迪“元PLUS”在印度上市,广受好评。

犹如一块铁板的印度汽车市场,在比亚迪细水长流的攻势下终于松动。

但这不过是开始,比亚迪不会满足于仅仅销售汽车,建设工厂与生产线才是比亚迪的终极目标。自2007年进入印度市场以来,比亚迪已经投资了超过2亿美元,先行建立了2个工厂试点,并配套搭建了经销商展厅。

今年更是比亚迪的发力之年,新工厂将用于开发新车型,只要在印度实现了电动汽车的本土化生产,成本便能大幅度缩减。

比亚迪之所以能打入印度汽车市场,实际上是有着先见之明,从而进行了全方位的风险预防。无论是研读政策,积极联系印度政府与公司,还是循序渐进,从公共交通走向私人汽车,都彰显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智慧。

而先付后送的结款策略,也表明中国车企充分了解印度,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做出了正确的抉择。

结语

正是因为这种策略,这笔订单最终成功谈妥。

面对比亚迪的要求,印度最开始略有不满,但仔细了解过后,印度也明白了中国的顾虑。因此,两方开诚布公的进行了多轮谈判。在看到印度的诚意后,比亚迪退了一步,将一次性付全款改为了分期付款。

比亚迪提出,印度可以分四期给钱,交完一批钱,便可以拿到一批货。以防万一,比亚迪还拆分了车体与电池,充分保障了中国的利益。

比亚迪的退让,并非向印度低头,而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印度市场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新能源汽车。

1 阅读:576
评论列表
  • 2023-06-05 23:42

    咱们做外贸公司与印度人做生意吃不少亏了![笑着哭][笑着哭] 必须现款后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