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初期的第三号命令,到底是不是害惨了红军的乱命?

千历共婵娟 2024-01-20 14:17:21

1941年6月22日晚,苏联总参谋部发布了《国防人民委员会第三号命令》(一些资料里也写作《总参谋部第三号命令》)。熟悉苏德战争史的朋友对这道命令并不陌生,它是苏联在苏德战争中下达的多道反突击命令之一。而如同日后的多次反突击命令一样,第三号命令不出意外的为苏联红军带来了灭顶之灾,前线红军发起的仓促反突击最终让红军落得个惨败收场,原本尚可坚持的战局顷刻之间就陷入了绝境。

在后世的诸多资料描述中,这道命令被描述成了苏联统帅层的一道乱命,是基于某种不可理喻的乐观而发起的反突击,在某些资料里甚至描述为苏联的愚蠢之举,以此佐证苏联的愚蠢和盲目。那么,历史的真相当真是如此吗?这道著名的第三号命令真的是一道不可理喻的乱命吗?

首先,我们不能否认这道命令的发布在某个程度上确实是一种外界难以理解的因素所发布的,这个因素用苏联的说法即为“高度的进攻精神”。在俄国内战时期红军是以敢打敢拼而著称的,以骑兵作为机动兵力向强大之敌发动进攻,并成功挽回几无希望的败局是红军在内战时期的标准操作。而这种经验在苏俄内战结束后就被苏联红军所采纳,并奉为了苏联红军诸多军事条例中最为核心的一项,也就是所谓的“高度的进攻精神”。

苏联红军在二战爆发前非常崇尚进攻,并且对于防御战和撤退战都采取了鄙视态度。按照当时苏联红军内部的主流军事思想,红军是不假设战争会在本国领土上爆发的,相反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抵抗住任何来犯之敌,并能通过迅猛有力的反击将敌人逐出本土,随即苏联红军则深入敌国境内,使战火在敌国的领土上爆发。

至于防御战和撤退战,这种消极的军事策略是不为大多数红军将领所接受的,过于推崇这种策略甚至会被扣上“惊慌失措”的指控,而这在苏联是一项非常严重的指控,足以让一个人去古拉格或卢比扬卡包吃包住。

基于同样的道理,当苏德战争爆发时苏联红军的相当一部分将领是迫切的希望发起反击,典型例子就是驻守白俄罗斯的西方面军及其司令巴甫洛夫大将,在第三号命令下达前西方面军已经展开了反突击,试图击退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而对于苏联的统帅层而言,贸然发起反突击肯定是不明智的,但全面转入消极的防御却更不可取,无论是从士气角度,还是更为实际的战局出发,苏联红军都必须采取更为主动的措施,否则他们将更难掌握局势。

事实上,在苏德战争爆发的第一天里苏联红军就已经失去了对战局的把握,德军的炮击和轰炸有目的的破坏了通讯设施,这使得上非常依赖民用线路的红军在最关键的时候出现了通讯中断的窘境,而各方面军司令部派出的的联络人员屡遭不测,德军渗透分队有针对性的在杀死那些缺乏保护的联络人员。如果考虑到边境方面军大多因为轰炸而失去了关键的空军,那么局势对于他们就更为不利了。

此时的苏联红军不能说通讯基本靠吼,那也是陷入了时断时续的境地之中,方面军司令部很难及时与下属各部队取得联系,更遑论对战局整体做出任何把握了,各方面军司令部只能通过零星的通讯和来自联络人员、侦察兵的汇报来揣摩战局。而不幸的是各方面军司令部是出于乐观主义精神,又或者是对局势的推测出了错误,因此他们上报给急于知道前线战况的莫斯科发去了非常乐观的汇报,个顶个都宣称自己已经取得了重大战果,德军的攻势已经被英勇的苏联红军阻挡。

这些报告靠谱吗?答案很明显,这些报告没有一个靠谱的,甚至连相对客观都做不到。然而,这不妨碍莫斯科方面以此判定前线一切正常,并相信红军已经在边境的筑垒地带挡住了德军的攻势。比如说在1941年6月22日15时,西南方面军给莫斯科发去了一份非常乐观的报告,报告里他们豪情万丈的宣称自己已经挡住了德军的攻势,仿佛他们已经掌握了战场局势,随时都能发动反击一样。

这份报告是如此乐观且充满豪情,可战场的实际情况却远不是这样乐观——德国北方集团军群正向弗拉基米尔沃伦斯基和拉泽胡夫方向发起攻击,也就是苏联第5集团军的中央和侧翼方向,并且投入了两个装甲师作为主要突击力量,眼下第5集团军的方向已经摇摇欲坠,随时都有被突破的可能。西南方面军知道此消息时已经是22日夜,虽然方面军筹措兵力尝试挡住德军,但红军低下的机动能力和后勤系统使得他们根本做不到快速聚集兵力,单纯依靠添油战术则既不能反击也不能挡住德军。

西南方面军得到消息的时间太晚了,他们曾尝试补救自己的错误,但他们却没想到自己那份乐观的报告引发了怎样的误判。莫斯科被这些报告迷花了眼,过去的一天里莫斯科的苏联高层都因为战争的突然爆发而陷入焦躁不安之中,这些乐观的报告却让他们的坏心情一扫而空。乐观的苏联高层相信红军已经控制住了局势,现在是时候发起有效的反击了,第三号命令的颁布就是由此而来的。

命令首先就强调了德军在全线的攻击行动已因红军的顽强阻击而停顿,并要求西方面军、西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及南方面军应转入全面的反突击,目标是粉碎德国入侵兵团,同时准许部队越过国境线展开追击。斯大林本人还口述了一条:在从波罗的海直至与匈牙利接壤的国境线上,我允许越过国境线以及不受国境线限制的行动。一句话里三次出现“国境线”,足以证明斯大林是何等迫切的希望红军能粉碎德军,并表现出了斯大林及整个苏联高层对战况的乐观。

很遗憾,这种乐观是建立错误的基础上的,倘若战况当真和报告中一样,那么反突击命令就是正确的,奈何真正的战况对红军十分不利。事实上,整个苏联在战争之初都处于战争迷雾之中,缺乏足够情报支持所做出的判断必然是错误。苏联高层的错误就在于他们没有立刻核实这些报告,相反他们选择毫无保留的相信这些报告,并以此作为他们下达反突击命令的依据。

至于反突击的结果,我们这里就不需要过多讲述了,这次反突击让各方面军损失惨重,宝贵的机动兵力也损耗殆尽。而至于第三号命令本身是否为害惨了红军的乱命,我想答案已经很清楚了,这确实是一道乱命,可前线各方面军为此需要承担相一半责任,如果没有他们发出那么乐观的报告,或许就不会有那份反突击命令。当然,苏联高层也要为此承担另一半责任,如果他们有认真核实情报的话,那么这场悲剧一样是可以避免。只能说战争总是充满了荒诞故事,而这些荒诞故事往往又需要用鲜血作为代价,很不幸的是苏联人为此付出的代价额外高昂便是了。

0 阅读:169

千历共婵娟

简介:为大家分享制作精彩的图文和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