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人体通过10毫安电流没有什么感觉,20毫安有感觉,30毫安感觉明显,但一般不会产生危险,40毫安以上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50毫安就会致命。所以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都设在△30毫安,留有充分的安全余度,否则30毫安能电死人,漏电保护器岂不成了笑话?保护器没动作,人已经完了。
第二,不读书的人只知道电,读死书的人知道电压和电流,但会把它们当成截然分开的两个概念。事实是:电的效果都是通过电流来体现的,但是,没有电压,即电势差,就不会有电流。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必要条件。你是否会被电死,取决于你自身的导电情况和接触的电压高低以及电流通过的路径。另一方面,有强大的电流而没有足够的电压是不会有危险的,但有高电压只有小电流也不能电死人。电焊机电压50V,但电流很大,足以烧熔钢铁。
第三,电势高的与电势低形成电压差会产生电流,电流通过人体,因为人体自身有电阻,根据Q=I2Rt,电流很大的情况下,q会特别大,然后人体机能承受不了,就糊了,比如,人挂在高压线上引体向上,只有两手与线形成回路但是两手间的距离够小且电阻基本为0,电流几乎不流经身体,所以热量较小不足以致命,如果人一只手挂在高压线,脚踩地面,线与大地形成回路,压差够大,电流够大,电阻够大,热量巨大,人就糊了。
第四,很简单,做工的公式。w=I²R。人体的电阻R是几乎恒定的。通过的电流越大,做功越强,自然就超过了人体负荷,心肌细胞就被电力做功“烫死了”。另一方面,为什么不是电压呢?其实也很好理解,秋冬干燥季节,你把毛衣脱下的时候,可以直接看到电弧,电压甚至可以击穿空气,而这个电压几乎可以高达上万伏电,少则几千伏。但是你并没有因为被脱毛衣电死,因为电流非常非常的小。
第五,若没有电流的话,即便电压再高又有何惧哉。若有足以致命的电流,即便电压再低也有生命之虞。这就譬如鸟儿站超高压电线上可以安全无事;又譬如在超导体中会有较大电流但未必会有很低的电压,电压可以小到几乎为零。(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体也可以是超导体的一部分的意思),因此非常明显,电流才是远比电流更为重要的致命因素,而非电压。虽然电压高更容易导致触电,但致命的是电流而非电压。人所共知的事实是,大家都有冬天有被金属物件电击的生活经验,这是造成电击现象的就是人体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这种静电其实可以高达数千伏甚至数万伏特,之所以没有电击死人是因为这种电击的电流微不足道,只有若干微安而已,一般致人死亡的电流需要几十毫安,并维持数秒时间。
第六,电压电流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根本谈不上哪个是致命的。只要物体物质上两点之间有电压,那么两点之间必有电流。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与两点之间的电压高低和阻抗大小有关,遵循欧姆定律。对物质两点之间是否“致命”取决于该物质的属性,与两点之间电压高低及电流大小无关。
你觉得哪一个观点更有说服性?欢迎留下你客观的见解。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