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北宋多名臣而少名将,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错,而狄青是北宋时期少有的名将之一,也是当时的一个战神级的人物,领军作战自然是不在话下。在宋军对战西夏败多胜少的情况下,逐渐产生了怯战的心理。而狄青所到之处则打破了这一心理上的劣势,每次狄青出战则宋军必胜,在短短4年时间里狄青出战25次,每战必胜,创造了宋军对战西夏罕见的胜绩。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西夏在军事上是一个巅峰时期,他们的首领是李元昊这样一个天才级的军事家,且军队作战能力极强,能够在国力非常弱小的情况下抗住当时强大的宋朝和辽国,西夏人当时的勇武可见一斑,可以说李元昊时代的西夏军,是当时最强的军事存在。
而狄青能够在对战最强军事力量的时候做到25战战兢兢获胜,也足以见得他的军事才能有多强了。实际上在对战西夏的时候,狄青不仅作战得法,更为重要的是他的作战意志非常坚定,这点也鼓舞了他身边的士兵,在全军奋勇作战的情况下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在安远之战中,狄青在对阵的厮杀中身负数创,但一听说西夏军队又来挑战,马上不顾身上的创伤,挺身飞奔战场。此举大大鼓舞了在场的所有士兵,士兵们也积极赶赴战场,与敌军厮杀。此战狄青头戴青铜面具,批头散发地冲进了敌阵,以勇武著称的西夏军见了这情况,也心生胆惧,竟然无人敢阻挡狄青,最终败退。
可以说在西夏战场上,像这样的战例还有很多,由于狄青的赫赫战功,宋仁宗对他也是非常地欣赏,后来在李元昊称臣后将狄青召到了朝廷升任了枢密副使。在平定了侬智高的叛乱后,更是破天荒地将其提升为了枢密使,官职相当于宰相。
只是在北宋这样一个重文轻武的氛围下,如狄青这样武将出身的大员自然是不受文臣集团的待见,而北宋的立国之本就是“与士大夫共天下”,也因为这个原因,狄青逐渐为朝中的文臣集团所排挤。
至于排挤他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如谏官称其家“狗生角,且数有光怪”。而著名的文臣欧阳修则更是为了诋毁狄青而无所不用其极。根据史料,欧阳修诋毁狄青有三次上书,,分别见于宋仁宗至和三年所上的《上仁宗乞罢狄青枢密之任》、是年七月《上仁宗论水灾》第一状及同月《上仁宗论水灾》第二状。其实诋毁狄青的理由也都是无稽之谈。
如《上仁宗论水灾》中,欧阳修认为是因为上仁宗让狄青当了枢密使,上天才会将水灾给宋朝,所以请求罢免狄青。这也只能说狄青这个人确实非常正直,为人也充满了正气,人们找不到他的什么缺点,就牵强附会地以上天为理由来诋毁他了。
最终仁宗还是向文臣集团妥协了。毕竟有宋一代,皇帝仰仗的都是文臣,对武将从来都是不遗余力地打压的。仁宗也知道这些理由是牵强附会,但是面对整个文臣集团的压力也最终不得不做出了妥协,将狄青贬出了京城。
被贬出京城的狄青到了地方后,也最终郁郁而终,北宋的一代战神也就此陨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