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西南州的青山绿水间,安龙县栖凤街道正以昂扬的姿态,抢抓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机遇,探索出一条具有栖凤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特色产业发展:筑牢经济基础助力群众增收
安龙县栖凤街道深谙产业是发展的根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将特色产业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街道围绕优质稻、食用菌、菜心、烤烟、精品水果和中药材等特色主导产业,在者跃、安马、者贵、幺塘等示范基地进行大规模种植,总面积达36500余亩。
为了让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的红利,栖凤街道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户以土地入股、技术入股、利润分红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这种“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不仅让农户获得了土地和技术入股的收益,更让他们成为了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同时,街道还建立了“产业+就业”联动机制,依托主导产业,优先吸纳辖区农户就业。目前,已累计带动150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户均年收入增加4000余元,真正实现了“产业兴,百姓富”。
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栖凤街道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25年,街道特色产业销售额实现6680余万元,成为地方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这些数字背后,是栖凤街道对特色产业的精心培育和持续投入,更是群众用辛勤汗水浇灌出的幸福之花。
优质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发展动能
项目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安龙县栖凤街道紧紧围绕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的“三抓”部署要求,积极谋划和实施优质项目,为街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25年,街道共计谋划上报财政衔接资金项目、东西部协作资金项目等共计24个,目前正在实施的项目有6个,涵盖了农业、旅游、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在招商引资方面,栖凤街道积极“走出去,引进来”,成功引进宁夏四季优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辖区贵州家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贵州绿优鲜农业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响乐、者跃1000余亩菜心基地,项目的落地,不仅提升了街道农业产业化水平,更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增收。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总投资约16亿元的光伏项目已落户栖凤街道八坎、岩怀、者孔等地,已完成土地流转8000余亩。光伏项目的建设,标志着街道在新能源产业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为街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八坎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工代赈项目也已按程序逐级上报评审,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服务保障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护航项目落地
优质的项目需要优质的服务保障。安龙县栖凤街道建立全过程跟进服务项目机制,明确由班子领导牵头,对联系包保的村、社区产业和项目进行跟踪调度。从项目立项到落地实施,街道都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为了及时掌握项目推进情况及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街道还建立了项目动态管理台账,对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同时,街道还积极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土地征用、流转,群众搬迁安置和房屋撤出、相关手续办理等问题,为项目建设扫清障碍。目前,街道已陆续为大坪社区粮库建设项目、光伏项目、供电仓库仓储建设项目等解决了相关问题,确保项目尽快落地落实、开花结果。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栖凤街道还始终把民生底线兜牢。针对辖区低收入群体,街道采取综合保障、就业帮扶、教育帮扶、健康帮扶、金融帮扶等措施,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乡村环境整治:提升人居环境增强群众获得感
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指标上,更体现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安龙县栖凤街道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街道聚焦“两清两改两治理”要求,引导群众有序堆放杂物,清理残墙碎石和各类生活垃圾,并在各村、社区建成了171个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同时,街道还通过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文明实践活动等,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培育文明乡风。
在社会治理方面,栖凤街道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栖凤社区,街道探索了“1+3+N”联动机制,联合物业、律师等力量,闭环处置小区矛盾纠纷,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组织“猫鹰”义务巡逻队开展常态化巡逻防控工作,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在大坪社区,街道推行了出租户星级管理,定期报备租房人员信息,将安装监控、参与治安管理等工作纳入评比内容,落实奖励措施,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实现了流动人口信息准确率达98%。
下一步,安龙栖凤街道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努力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让栖凤的明天更加美好。
通讯员:黄连丽刘莉张鹏
一审:罗玉时
二审:秦丽
三审: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