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如果没有教员的果断决策,中国的未来不堪设想。 冷战时期,美苏是全球唯二的超级大国

如果没有教员的果断决策,中国的未来不堪设想。 冷战时期,美苏是全球唯二的超级大国,美国搞霸权,苏联忙扩张。 为了在全球博弈中占优,他们常暗中支持别国政权,插手内政是家常便饭。 比如朝鲜战争,苏联没提前跟中国商量,就支持朝鲜行动。 苏联的算盘是保住东北驻军权,控制旅顺和大连。 他们甚至不惜把美国拖进战争。 但苏联没想到,志愿军靠简单装备击败了美军。 古巴导弹危机时,美苏对抗更激烈,差点引发核战。 这些博弈的起点是雅尔塔会议。 美英苏三国首脑在克里米亚商讨战后世界利益分配。 他们认为,中国顶多是个区域性国家,像伊朗或印度。 但中国的地缘位置太重要,美苏都不想看到统一的中国。 他们推动蒙古分裂出去,还想把东北纳入苏联势力范围。 美苏的目标是让中国分裂成几块,方便控制。 苏联表面上是大哥,但实际更倾向支持国民党。 1949年国民党退到广州,苏联大使还跟着去了。 斯大林甚至发电报给教员,建议国共分江而治。 美国一直是蒋介石的靠山,但也想肢解中国。 他们支持苏联占东北,计划把西南和中原给国民党,西北留给共产党。 这种策略跟他们对付英法一样。 1948年,美国给了蒋介石近8亿美元援助,大部分用于内战。 相比之下,抗战期间美国援华不过8亿多,可见他们下了大本。 但即便美苏支持国民党,共产党还是打赢了。 解放战争分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跟美苏预想差不多。 第一阶段是战略防御,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进攻解放区。 国民党靠美式装备和兵力占优。 苏联在东北给了解放军一些武器,平衡力量。 解放军用运动战和游击战拖住敌人,靠群众支持保实力。 美苏觉得解放军被打得抬不起头,符合他们的分裂计划。 他们只是观望,没急着插手。 但很快,国民党进攻受阻,解放军稳住阵脚,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47到1948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打开局面。 国民党虽不顺,但仍控制中原大片地盘。 他们还搞大清洗,组织还乡团迫害群众。 共产党一边削弱国民党,一边扩根据地。 东北战场上,解放军开始反攻。 但解放军还没展现攻大城市或歼灭国民党主力军团的能力。 局势不明,国共平衡。 美苏觉得战争还得拖几年,没必要出兵。 这不是误判,而是国际环境使然。 二战后,美国重心在欧洲,靠马歇尔计划帮西欧重建。 苏联也在欧洲抢资源,扩大势力。 亚洲不是他们的主战场。 战后美苏国内反战情绪高,贸然出兵可能引发危机。 1948年6月,柏林危机爆发,苏联封锁西柏林,逼西方让步。 美苏注意力全在欧洲。 对美国来说,欧洲的“赤化”威胁比中国统一更急迫。 苏联已控制东欧,西方只占半个欧洲。 英国被苏联渗透,连高官都被策反。 欧洲局势紧张,中国内战成了次要问题。 教员抓住这机会,判断解放战争必须加速。 三大战役接连开打,辽沈战役1948年9月起,52天结束。 淮海战役11月打响,66天结束。 平津战役几乎同步,64天结束。 1949年4月,渡江战役42天拿下南京、上海,破国民党长江防线。 1949年5月柏林危机结束时,国民党江南军队已崩溃。 柏林危机与解放战争逆转几乎同步。 美苏前期觉得没必要插手,中期忙欧洲不能插手,后期来不及了。 教员对时机的把握精准无比。 从遵义会议到长征,再到解放战争,他总能化险为夷。 趁美苏无暇东顾,共产党迅速统一全国。 这说明,战略眼光和时机把握能决定国家命运。 大家对这场战争的博弈有啥看法?欢迎留言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