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靖安中源法庭“三向发力”绘就基层善治新“枫”景

群山叠翠,溪水潺潺。在靖安县中源乡的绿水青山间,一座山区小法庭,正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航标,绘就一幅矛盾就地化解、平安和谐稳定、服务保障有力的基层治理新“枫”景。

近年来,靖安法院中源法庭紧扣辖区“生态旅游重镇”的定位,积极践行“主动靠前、联动共治、法治浸润”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以“小切口”精准服务“大民生”,将温情的司法服务融入寻常百姓家,用法治之笔,在绿水青山间勾勒出乡村善治的动人画卷。

向“前”一步精准护航“经济”与“民生”

中源乡三坪村的民宿业主陈老板言语间充满感激:“多亏了法官们,帮我们规范了订房合同,今年春节不仅客房爆满,退订纠纷也少多了!”

中源乡三坪村的民宿业主陈老板言语间充满感激。民宿产业是当地乡村振兴特色项目,中源法庭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触角,精心推出《民宿经营法律服务清单》,系统梳理了房屋租赁、食品安全等四大类15项常见风险点,为辖区内50余家民宿提供了“一户一策”的精准法律指导,为当地民宿行业保驾护航。

基层发展的旋律,离不开“经济”与“民生”的和鸣。该院敏锐洞察冰雪经济、民宿产业等新兴业态的发展需求,组建“产业护航专班”,积极应对靖安国际滑雪场等重大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土地流转、生态保护等复杂难题。通过“背靠背调解+类案示范”工作法,成功化解土地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等各类纠纷6起,有力保障了6公里的盘山公路如期建成通车。通过深化风险预警机制,定期举办法律讲座、宣传典型案例,不断提升民宿业主的合法合规经营意识。

截至2025年,推动419家民宿补齐了经营所需的“四证”,助力中源乡成功创建“金宿”20家、“银宿”91家,为地方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法治动力。

向“联”聚力:高效打造“解纷”与“止争”

因微信朋友圈口角引发的肢体冲突,让小杰与小文在派出所内互不相让。

“赔偿款今天必须到账!”

“赔偿款今天必须到账!”因微信朋友圈口角引发的肢体冲突,让小杰与小文在派出所内互不相让。中源法庭依托高效的“庭所联动”机制,在接到消息2小时内迅速介入调解。法庭干警和民警通过调取监控录像、细致比对证据,清晰厘定了双方责任,并运用“背靠背”调解方式,引导二人换位思考、互谅互让。最终,小文当场筹借七千元履行了赔偿义务。

一场剑拔弩张的纠纷在4小时内实现了“闭环化解”,这正是中源法庭深化“庭所联动”机制的生动缩影。

中源法庭积极加强与中源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紧密协作,充分释放联动效能。通过“快速响应,协同处置”,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共建“无讼村居”,明确信息预警、多元调解衔接、网格化管理等职责,将司法服务触角延伸至最基层;对辖区纠纷实行“必到原则”,面对山区群众诉讼不便的现实,坚持“干警多下乡,群众少跑路”,现场实地勘查,将调解室搬到群众家门口。2024年以来,中源法庭辖区涉民生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75%。

向“心”浸润:悉心播撒“法治”与“和谐”

在中源乡水街广场的普法活动现场,群众围着法官踊跃提问,“野猪现在还属于保护动物吗?用‘地笼’捕鱼算不算违法?”

干警们通过生动的案例展板、直观的模型展示和耐心地互动答疑,为群众送上了一场场法治“及时雨”。

结合山区特点,打造“移动法治课堂”,借助“中国旅游日”“世界旅游日”等重要节点,融合中源乡独特的本土文化及民宿旅游发展现状,在游客集散区、农贸市场等人流密集场所开展“赶集式普法”;建立“生态司法+普法”机制,积极参与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司法协同保护,常态开展环资主题宣传活动;积极对接“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通过业务培训、组织旁听庭审等方式,提升村级人民调解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化解基层矛盾的能力,为基层依法治理夯实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2024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000余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400余人次。

植根基层沃土,方能枝繁叶茂;坚持久久为功,必将硕果累累。靖安法院将继续以“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深耕基层社会治理,以“双向奔赴”的能动担当护航乡村全面振兴,努力让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成为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共享和谐美好的“最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