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程度的流行,很难确切指出一个开始流行的时间点。 不过,从发展历程来看,以下几个时期是盆景较为兴盛的阶段: - 唐代: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盆景制作技艺成熟,在宫廷中盛行。 当时观赏花木种类增多,栽培技艺提高,人们通过修剪、攀扎等方法制作盆景,且有大量关于盆栽植物的诗歌出现,如李贺的《五粒小松歌》。
- 宋代:是盆景艺术的成熟期,具备了成熟的攀扎和修剪造型技术,用于盆景的植物种类丰富,花盆造型多样。 宋徽宗擅长书画艺术,留下了《听琴图》等描绘盆景的画作,可见盆景在宫廷和文人阶层中的受欢迎程度。 南宋时期,都城临安已有专门从事盆景制作的园圃,这表明盆景在民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 明清时期:盆景艺术进入全盛时期,技艺日趋成熟,理论也得到飞跃和升华,出现了如《高子盆景说》《盆景偶录》等专著。 文人广泛参与盆景的设计和制作,盆景不仅是园艺艺术,更成为一种文化表达,融入了文人的审美和情感,同时也成为主人身份地位和个人品味的象征。 此时盆景在社会各阶层中都有广泛的流行,商品化生产和销售也逐渐发展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盆景艺术走向复兴,成为一种现代绿色文化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