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贯”究竟是啥意思?何为籍,何为贯呢?下次可别再填错了

萌熊萌喵宝 2024-11-29 16:33:45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综述

“籍贯”两个字,你一定不陌生。无论是填写履历表还是报考表格,总会碰到这个让人犯迷糊的选项。出生地?老家?还是户口所在地?这“籍贯”到底该填什么,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写,填错了又怕出问题。

其实,在现代社会,“籍贯”的定义非常简单,只是因为平时很少用到,人们才对它感到迷糊。但你知道吗?在古代,“籍”和“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它们不仅关系到职业和身份,甚至还能决定一个家族世世代代的命运!

古代的“籍”和“贯”

在古代很长一段时期,“籍”是籍,“贯”是贯,两者分得很清楚。先来说说“籍”,在古代也叫役籍,统治者按照不同百姓承担徭役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籍,这和个人具体从事的职业有关。

比如在元代就把百姓按照差役类别和赋税品种分为民户,站户,匠户,葡萄户,冶金户……统称为“诸色户计”。户籍制度更为严格的明代,百姓被划分为民籍,军籍,商籍,盐籍……统治者依靠这种手段,以此来加强对民众的控制。

你是哪个“籍”,你就要交对应籍的赋税,服对应籍的徭役,甚至连婚姻自由都受到严格限制。一般而言,“籍”一旦定下,几乎就改不了,一家人世世代代都得按照这个“籍”生活,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如果想改“籍”,只有通过立功,受赏或者走后门才有可能更改身份。比如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因为嫁给了冒辟疆才通过特殊渠道将身份从乐籍改成了民籍,否则这段婚姻根本不可能发生。

再来说说“贯”。“贯”又叫乡贯,和“籍”不同,它指的是你的出生地或者祖辈长期居住的地方,古代对“贯”的记录特别详细,不像现在只填到县一级,那时候甚至要写到某乡某里。比如清末状元刘春霖的“贯”就详细记录为“直隶肃宁付佐乡北石宝村”。

在古代,“贯”和科举考试,做官的规则密切相关。比如科考会按照贯籍分配学额,也就是说每个地区录取名额有限。如果你“冒贯”去别的地方考试,被发现可是要重罚的。考上做了官后,官还有地域回避制度,不能在自己的贯籍地或周边任职,以免官员和地方势力勾结。

现代的“籍贯”

现代社会对“籍贯”的定义非常明确,它和“户籍”不同。根据公安部的相关规定,籍贯是指一个人出生时祖父的户口所在地。如果祖父已经去世,则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地;如果祖父生前没有登记常住户口,则以他应当落户的地点为准进行填写。

简单来说,一个人出生后籍贯就已确定,不管你后来搬到哪里,住在哪里,你的籍贯都不会改变。比如,如果你祖父住在湖南,那你的籍贯就是湖南,即使你的户口后来迁到了北京,籍贯依然是湖南。

而户籍则是指你的户口所在地,随着你的搬迁,工作,上学等变化而迁移,比如你考上大学时可能把户口迁到了学校所在城市,而工作后又迁到单位所在地。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果父系信息不明,比如在出生医学证明上没有填写父亲信息,那籍贯可以随母亲;弃婴的籍贯则会随收养人或者收养机构所在地;而外籍人士加入中国国籍后,他们的籍贯则登记为入籍前的原国家。

了解到这些后,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填写籍贯,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按照公安部的相关规定,籍贯一般只需写到县级行政区就可以了,不需要具体到乡镇,村子。比如,如果你的祖父户口在安徽省阜南县,那么籍贯就写“安徽省阜南县”,既不用更详细,也不能随意省略。

其实,现代的“籍贯”更像是古代“贯”的简化版,而古代的“籍”如今已不再使用,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用到学籍,党籍等,仍然保留了“籍”的概念,但这种“籍”仅用于身份识别,已没有了等级划分的功能。

籍贯还重要吗?

历史总是在不断发展,古代“籍贯”的重要性也远非现代可比。在古代,“籍贯”是社会等级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比如门阀当道的魏晋时期,祖籍地(即郡望)更是士族家族身份的象征,像“陇西李氏”“琅琊王氏”等名门望族,因籍贯显赫而受到尊崇。

在现代社会,籍贯已不再具有社会等级的功能,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身份记录,用来反映家庭的历史渊源。因此,许多人认为籍贯的实际作用在当下已大大减弱,不仅意义有限,甚至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建议取消。

支持者给出了两大理由。首先,籍贯信息有违男女平等原则,除非特殊情况,一般籍贯只能随父系长辈填写;而现在法律有明确规定,新生儿可以选择随母姓,没必要再加上一个必须跟随父系的籍贯,这样不利于家庭和睦。

同时,籍贯捆绑了父系长辈的居住地,容易引起地域歧视,是一种狭隘的地域观念,不利于社会和谐。

那么,籍贯究竟还有必要保留吗?这个答案并不绝对。尽管当下籍贯的实际作用确实有限,但作为文化和身份认同的象征,它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籍贯是记录家族历史的一部分,它让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根在哪里。如果要保留,也可以做些调整,比如在填写规则上更灵活,自愿选择是否填写,或者自愿填父系还是母系。这样既能尊重现实需求,也能保留这种文化符号的价值。

结尾

籍贯,从古至今,承载了身份,文化与历史的重量。无论是古代的“籍”与“贯”,还是现代简化后的“籍贯”,它始终在记录着个人与家族的归属。当下是否应该保留籍贯,不仅是一个管理层面的技术问题,更是一场关于文化与身份认同的思考。

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我们似乎更倾向于效率与简化,但籍贯的存在,也提醒这我们不能忽略人与土地,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当下的籍贯或许已不再是一种必须的信息,但却始终是一种情感的依托,提醒着我们无论如何迁徙,总有一处属于“家”的根源。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

萌熊萌喵宝

简介:萌熊萌喵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