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联酋的沙漠边缘,有一间特殊的“避难所”——这里没有精致的宠物美容室,也没有品种名贵的猫狗,只有30多只因残疾或外貌缺陷被遗弃的动物。它们的主人,是一对与病痛抗争了二十年的姐妹:Ame Ali和她的姐姐。
2002年,Ame Ali被确诊为肾衰竭,从此每周三次的透析成为她生命的“必修课”。但病床并未困住她的脚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街头捡到一只被烫伤的小猫,从此开启了救助残疾动物的漫长旅程。
“每次透析完,身体像被抽空,但听到它们的叫声,我就知道不能停下。”Ame的“病房救助站”里,独眼猫咪需要每日滴眼药水,烧伤的狗子要定时换敷料……她和姐姐的时间表精确到分钟:5点配药,7点透析,下午3点跨国视频回访领养家庭。
跨国领养的“生命速递”当本地领养渠道对残疾动物紧闭大门时,姐妹俩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她们自学国际动物检疫流程,与欧洲动保组织合作,至今已成功将18只动物送往德国、丹麦等地。
Billy的故事见证着奇迹——这只断腿猫咪幼时被扔在垃圾场,经三个月治疗竟能自如奔跑。如今它在德国担任“儿童心理疗愈师”,主人定期给Ame发送视频。
被嫌弃的“丑宝贝”,藏着最珍贵的温柔收容所里的每只动物都带着伤痕
“它们确实不像橱窗里的宠物那样完美,”Ame抚摸着一只皮毛斑秃的老猫,“但这些孩子对爱的反馈,总是超出你的想象。”德国领养者这样描述:“当我抱起只有三条腿的猫咪时,它把残缺的部位紧紧贴在我胸口——那是毫无保留的信任。”
如今,仍有12只残疾动物在等待奇迹。它们中有双目失明的牧羊犬、因肿瘤切除半边下颌的流浪猫,以及因虐待导致神经损伤的鹦鹉。Ame的邮箱里存着237封领养咨询邮件,但她坚持逐一视频面试:“我要确认他们爱的不是‘救助’的标签,而是生命本身。”
后记当被问及“为何不先保重自己”时,Ame展示手机屏保——那是30张动物在领养家庭的笑脸。“每次透析时我看着这些照片,机器滴答声就变成了生命的倒计时器。至少,我能让这些倒计时变得更有意义。”
在阿联酋45℃的高温里,这对姐妹用20年守护着那些“不够完美”的生命,证明了一件事:真正的治愈从不是消除残缺,而是让伤痕成为光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