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拉动规模靠货基,中银基金更换掌门如何解决“跛脚”痼疾?

作者|梁丰

出品|奶酪投研

掌舵八年的中银基金董事长章砚,近日因工作调整原因离任。公司是否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背靠中国银行“大树”、成立近21年的中银基金,管理规模已突破6500亿元。不过,该公司长期存在业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规模增长过于依赖固收类产品,而不少权益类产品规模迷你。未来公司如何实现转型,仍面临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已有14家基金公司董事长变动。继中银基金之后,6月22日,兴证全球基金原董事长杨华辉因任职年龄原因辞任。

力求平稳过渡

6月17日,中银基金发布的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显示,董事长章砚因工作调整自6月16日离任,且未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公司暂由执行总裁张家文代行董事长职务,并代为履行法定代表人职责。

资料显示,章砚历任中国银行总行全球金融市场部总监,总行金融市场总部、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部总经理。2017年8月,其出任中银基金董事长,掌舵近八年。

在这位女董事长任职期间,中银基金的管理规模取得了显著增长,从3000多亿元增至6500亿元。

接替者张家文同样出身于股东方,历任中国银行苏州分行太仓支行副行长,苏州分行风险管理处处长,苏州分行工业园区支行行长,苏州分行副行长、党委委员;2013年加入中银基金,现任执行总裁,是公司资深元老。

有市场观点认为,如此安排是中银基金股东方力求管理层平稳过渡。

近年来,中银基金的管理层相对稳定。2024年8月18日,督察长欧阳向军因退休原因离任;今年2月17日副总经理陈卫星接任督察长一职;同日,原中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宁瑞洁,出任中银基金副总经理。

在董事长更换后,中银基金后续是否会出现人事调整,还有待观察。

混基缩水2/3

中银基金于2004年7月29日正式开业,股东为中国银行和贝莱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83.5%和16.5%。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银基金管理规模达6500.24亿元,排名行业第17位。

不过,从业务结构看,中银基金的规模有些“虚胖”。公司旗下货币型和债券型基金分别占比51.41%、43.84%,固收类产品合计占比达95.25%;而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分别占比3.18%、1.04%。

回溯过往,中银基金的业务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2018年三季度末,该公司货基规模自高点2637.57亿元一路下滑,至2020年三季度末达到最低点615.93亿元。

而与此同时,混合型基金规模却快速上升,从2018年末的196.88亿元,升至2021年一季度末峰值621.01亿元。

可以看出,在2020年、2021年权益市场火爆阶段,中银基金的业务结构失衡状况一度有所改善。2021年一季度末,该公司旗下货币型和债券型基金分别占比23.5%、57.62%,合计为81.13%;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分别占比17%、1.58%。

然而,这种态势未能持续太久。随着2022年股市步入调整,中银基金混合型产品规模一路下滑,至今年一季度末仅剩206.87%亿元,较四年前的峰值缩水66.7%。

货币型基金则扛起了规模增长的大旗,尤其是2023年和2024年高歌猛进,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已达到3346.53亿元,较2020年低点涨幅高达4.4倍。

2023年至2025年一季度,中银基金管理规模增长了2516.68亿元,同期货基规模增长了2086.49亿元,显然成为拉动规模的主力,导致业务“跛脚”问题愈发严重。

面临清盘风险

近年来监管层一直要求公募行业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今年5月证监会印发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也强调“大力提升公募基金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促进行业功能发挥”。

而中银基金权益类产品体量仍偏小,一些产品甚至走向迷你化。

据Wind统计,该公司旗下共有69只权益基金(份额合并计算),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规模超过10亿元的有7只,最大的是中银创新医疗,达40.67亿元,此外还有中银收益A、中银主题策略A、中银持续增长A、中银智能制造A等。

去年末,中银创新医疗规模为30.07亿元。今年以来医药板块大涨,其一季度末重仓了科伦博泰生物-B、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等港股创新药个股,业绩也水涨船高。

截至6月23日,中银创新医疗A年内收益率达55.31%,合并规模也增加了逾10亿元。

而在上述69只权益基金中,规模不足2亿元的迷你基金有36只,占比超过一半。其中更是有20只基金规模不足5000万元,存在清盘风险。

2024年以来,公募行业将目光瞄向被动投资,尤其是ETF快速扩容,目前沪深两市ETF规模已逾4万亿元。

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银基金的ETF产品规模只有30多亿元,错过了ETF布局风口。

从该公司今年发行情况看,7只新基金有一只二级债基,其余6只都是指数基金,且包含两只ETF,或意味着公司权益投资将以指数产品为发力点。

随着掌门人更迭,未来中银基金如何调整战略、改善业务结构,仍有不小的考验。

转自:奶酪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