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夏芯
近日,记者走进南充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看到,评标室不再是一室一标的传统格局,而是被科学分割为多个独立的“评标工位”。专家系统签到后,工位号自动随机分配,身份验证成功后方可入座评审,评审文件顺序也由系统随机打乱。
这是南充市纪委监委针对评标环节中提前透露标书特点、业主代表施加影响、场外收买专家等潜规则乱象,督促相关部门以“暗标盲评”为抓手推动评标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除了采取评标专家随机工位+评审顺序随机生成的“双随机”机制,该市还推行标书线上统一格式和评审全程线上进行的“双线上”模式,加强现场监督人员和招标人代表“双监管”,压实行业部门主体责任,提升监督效能。
从“面对面”打分到“背靠背”盲评、从信息可识别到身份全屏蔽、从监督难到全程留痕可溯,自实施“暗标盲评”以来,南充市已完成110个试点项目,评标结果实现“零异议”“零投诉”。
“以前总担心潜规则,现在把身份信息、标记特征都屏蔽了,专家打分也更加独立透明。对我们真正靠实力竞争的企业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利好。”当地一家建筑企业负责人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