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临沂市莒南县人民法院板泉人民法庭受理一起运输合同纠纷案,开庭在即被告却未现身。
原告王甲称,前一日还和王乙沟通付款事宜。
书记员林丽霞多次联系,终于打通了被告电话。
得知被告现身处哈萨克斯坦,因时差误判开庭时间,坦言虽与原告合作融洽、有意偿还运费,但受限于境外无法出庭,且微信、银行卡被查封,无力一次性还款,恳请法庭协调,避免双方关系破裂。
跨国调解多不便
了解被告困境后,主审法官刘景宽敏锐捕捉到双方化解纠纷的迫切需求,当即决定启动网络庭审,组织拟定还款方案。书记员林丽霞迅速开展庭审筹备工作,却发现被告因身处国外,无法登录互联网账户。她立即联系互联网法庭工程师,经排查确认,国外网络无法直接接入庭审系统,必须通过省高院专用账户才能实现远程开庭。
临近11:30,原告面露难色:“耽误您下班,还得麻烦省高院的法官,实在过意不去。”刘法官语气坚定:“定分止争是我们的职责,只要能及时化解矛盾解决纠纷,晚点下班不要紧。”
视频调解架桥梁
在互联网法庭工程师协助下,与省高院联动,指导当事人完成系统登录。
经多方努力,这起跨国纠纷网上庭审于13:50顺利结束。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并约定将继续合作。
近年来,莒南法院不断深耕智慧法院建设沃土,将“互联网+”思维深度融入司法实践。通过搭建“全流程在线诉讼平台”,实现网上立案“一键通办”、云端庭审“隔空对话”、远程调解“实时连线”,让数据在数字空间高效流转,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诉讼全流程。
这起跨国运输合同纠纷的成功化解,正是智慧法院实践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