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直播3小时左右,用嗓比较多,路过职工活动室时,吃一颗公司妇联提前准备的润喉糖,状态立马就恢复了,而且感受到暖暖的关怀……”四海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网络平台主播何红丽刚下直播,便来到暖新角休息,吃个润喉糖,喝杯蜂蜜水,准备开始下一场直播。
这温馨的一幕,正是榆林市妇联落实《娘家人暖“新”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的生动实践。为充分发挥“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引领联系服务作用,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政治引领和关爱凝聚,榆林市各级妇联组织整合资源、协同联动,积极打造娘家人“暖新角”,以“暖新”服务传递可感可及的关怀与温暖。
在钢筋水泥交织的工地上,榆林市垠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暖新角”成为一抹温情亮色。公司妇联精心筹备的这片温馨角落,不仅备有驱寒暖胃的姜红茶、体温计、晕车贴、消毒湿巾等实用物品,还规划了定期开展的女性健康知识讲座,届时将邀请专业医生现场讲解、答疑,全方位提升女性健康意识,让每一位女职工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我们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其实一直感觉就像一片漂泊的叶子,没有着落,尤其每天工作生活很单一、很枯燥,不免有失落和沮丧的时候,但是当累了、困了,想歇个脚的时候,就最想到暖新角喝杯姜红茶,再外出时带点碘伏消毒棉棒,以备工作中的小擦伤的及时救急,感觉暖新角就像一位亲密的家人,远在异地他乡仍然关心、惦念着我!”来自靖边县的公司女员工王丹丹激动地说道。
航宇路松林路社区娘家人“暖心角”准备了爱心医药箱、创可贴、碘伏消毒药具等,细心挑选的《家庭教育》杂志等,为辖区居民免费提供获取女性权益保护、亲子关系、女性职场发展等多方面资讯的平台。不论是日常生活里的一抹暖意,还是突发状况下的应急所需,这些细节服务都在无声传递着社区妇联的人文关怀,成为城市中无处不在的温情印记。
在松林路社区盛景家苑小区,退休的李阿姨是社区暖“新”角的常客。闲暇时,她总爱前往暖“新”角学习“充电”,其中育儿类杂志尤其受她青睐。李阿姨表示,当下老年人已成为带娃的重要力量,传统育儿观念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暖“新”角内的《家庭教育》等专业杂志,为其提供了科学育儿知识。她还养成了摘抄重点内容的习惯,以便更好地掌握先进的育儿方法。
此外,暖“新”角在便民服务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盛景家苑小区规模较大,居民外出遛娃时即便携带随身小包,也难以周全备齐所需物品。日前,李阿姨带孙女在小区草坪玩耍时,孩子不慎被蚊虫叮咬,起了两个大包,哭闹不止。因腿脚不便,李阿姨正发愁是否要上楼取驱蚊用品时,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告知她暖“新”角就配备有相关应急物品。李阿姨随即带孩子前往,涂抹药品后,孩子很快便不再哭闹。这一贴心服务,让李阿姨深切感受到社区妇联在民生服务细节上的用心与周到。作为社区服务的重要载体,娘家人“暖新角”不仅是便民服务的前沿阵地,更是促进居民情感交流的温馨港湾。这一方小小的空间,承载着社区对居民的深厚关怀,传递着浓浓的民生温度,切实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紧跟全国妇联娘家人暖“新”三年行动部署,今年4月,榆林市妇联联合市委社会工作部,锚定“巾帼暖心行动”目标,以深化妇联改革为抓手,聚焦“三新”领域妇女群体需求,全面启动娘家人暖“新”三年行动。行动以服务凝聚为核心,目前已在榆林市建立32个暖心角,将关爱服务延伸至“三新”领域妇联组织的神经末梢,有效提升组织向心力。在提升暖心服务的同时,榆林市妇联积极搭建多元平台,在“爱在‘义’起与她同行”爱心义卖中彰显了“三新”领域妇联组织的奉献精神,以“共建青绿巾帼林”植树活动凝聚生态建设共识,通过“全国两会精神”巾帼大宣讲等系列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三新”领域。这些实践既呼应了陕西省妇联十项民生实事中“实施娘家人暖‘新’行动”的工作部署,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榆林高质量发展注入巾帼力量,让妇联组织成为妇女群众身边可感可及的温暖娘家。
下一步,榆林市妇联将持续聚焦“三新”领域女性群体需求,积极动员各县市区妇联,统筹引领“娘家人暖‘新’角”服务阵地建设,探索拓展“暖新角”服务功能,增加更多贴心设施,举办更丰富的活动,让妇联组织真正成为新兴领域妇女群体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娘家人”,收获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积极在榆林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贡献“她力量”。(通讯员苏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