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台青、非遗浙派古琴传承人曹景雯调琴试音,“95”后台青、中国美院陶艺硕士毕业生邱榆芳为新作拉坯,“90”后台青张鼎由、张右升装盘“台味巧妈”糕点,台商陈仲铭带着厨师团队制作台湾美食……
今天一大清早,位于黄公望隐居地的富阳台青创业园区“公望两岸圆缘园”的台商台青们就忙碌了起来,因为来自台湾南投的100余位家乡人将来到园区,参加2025年“公望富春”两岸文化交流周暨“公望两岸交流馆”开馆活动。
黄公望隐居地,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晚年隐居,并绘就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的地方。
2011年,情牵两岸的《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实现旷世合璧,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IP。为纪念这次“山水合璧”,富阳此后每年举办“公望富春”两岸文化交流周。
2013年,黄公望隐居地正式挂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至今,基地已累计开展各领域交流活动210余场,接待参访台胞2.5万人次,成为来浙到杭台胞的首选打卡地。
2022年,国务院台办出台《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浙江加强现有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两岸(黄公望隐居地)文创产业园”,支持台胞融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2023年,“公望两岸圆缘园”成功建成。
两年多时间,“公望两岸圆缘园”聚集起了一批有理想、有朝气的台湾青年,“洄流轩”琴棋茶社、台味巧妈、丘合陶艺工作室、“屿间”服装设计工作室、“心宙未来”艺术疗愈空间……这里已经成为台青们共同打造的幸福宜居、“富裕阳光”的台青创业园区。
我在《富春山居图》里等你!“公望富春”两岸文化交流周启幕仪式上,“公望两岸交流馆”揭牌,并发布了“5位富阳历史名人与台湾”数字人——
三国吴大帝孙权,在他称帝次年(230年)派遣将军卫温到达台湾,成为史书记载的“官方开发台湾第一人”;
唐朝诗人施肩吾,曾率族人定居澎湖列岛,据《台湾省地图册》《台湾史话》记载,为“民间开发台湾第一人”;
清朝大臣董诰被钦赐“紫禁城骑马”的文华殿大学士,在乾隆御制《御笔平定台湾二十功臣像赞》中位列第七;
清朝大臣周凯,曾两次入台任兵备道,修辑《厦门志》,编定历史上第一部《金门志》,提出治理台湾的“兴革事宜”;
还有现代作家郁达夫在日寇侵略的背景下,入台激励台湾青年作家,期望台湾回归祖国、同胞早日团圆。
交流馆另一侧,则陈列着5位与富阳联系紧密的当代台湾文化名人——
著名书画鉴定家、艺术史学者傅申,著名作家、诗人、学者余光中,著名诗人、世界华语诗坛泰斗洛夫,知名画家、作家、教育家刘墉,著名诗人郑愁予。
“承载着两岸记忆的‘公望两岸交流馆’的建成开馆,既为两岸交流增添了新内涵,也标志着两地携手发展进入新纪元。”富阳区相关负责人说,我们诚邀台湾同胞选择杭州、融入富阳,与大陆朋友并肩同行、心手相牵,不断扩大共续文脉、共谱新篇的“朋友圈”“事业圈”。
开幕式上还进行了喜多多食品有限公司(台湾香肠)项目、“读历史、书经典、画新图”富阳-南投师生书画交流项目的签约,富阳、南投两地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再添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