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以下微博话题的智搜结果生成
以下是央视曝光的手机盗刷信用卡新型诈骗套路核心信息及防范指南,综合案件细节、技术原理和警方提醒整理:
⚠核心诈骗手法
钓鱼短信诱导信息泄露
犯罪团伙群发“ETC异常需登录恢复”“快递理赔”等诈骗短信,诱导受害者点击钓鱼链接填写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关键信息。
绑定电子钱包实施盗刷
购买大量带NFC功能的二手手机,激活电子钱包(如ApplePay、华为钱包等)。
将受害者银行卡绑定至犯罪团伙控制的电子钱包,手机即成为虚拟信用卡载体。
NFC功能隔空盗刷
利用NFC支付特性(10厘米内触碰POS机即可交易,无需密码或签名),在短时间内密集刷卡。
典型案例:北京张先生的信用卡4分钟内被刷6笔,盗刷7万元刷光额度。
洗钱链条闭环操作
通过虚假注册商户的POS机收款,赃款转入洗钱账户。
下游成员取现,团伙用虚拟货币分赃以逃避追踪。
犯罪隐蔽性特征
延迟盗刷:获取信息后静置数月再作案,降低受害人警觉性和警方追溯难度。
跨境作案:部分团伙境内外勾结,盗刷资金用于境外免税店消费(如泰国购买奢侈品),再通过导游带货回国销赃。
技术滥用:除NFC盗刷外,新型变种包括:
诱导NFC触碰:以“退款”“改签”为由,要求将银行卡贴近手机,实时传输数据至远端POS机。
科学防范指南
个人防护措施
信息保护
不点击不明链接,不向陌生网站提供银行卡信息、验证码。
警惕“ETC异常”“快递丢失理赔”等话术,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支付功能管理
关闭免密支付:在手机银行APP中停用小额免密支付(如银联闪付)。
限制NFC功能:非必要场景下关闭手机NFC功能,或设置支付密码。
账户安全加固
开启银行“安全锁”:如境外锁(关闭境外交易)、地区锁(限定常用地交易)、夜间锁(禁用非时段交易)。
设置单日交易限额,定期核查账单。
技术防护建议
设备防护:避免连接公共WiFi进行支付操作,定期查杀手机病毒。
应急处理流程
立即冻结卡片:拨打银行客服挂失,暂停所有交易。
报警取证:保留短信、交易记录等证据,配合警方调取POS终端信息。
申诉盗刷交易:向银行提交异议申诉,部分情况可追回损失。
重要提醒
技术中立,风险在滥用:NFC本身是便捷支付技术,但需防范其被犯罪团伙利用。
静置期风险:即使数月前点击过可疑链接,也应主动检查账户异常。
央视曝光的案件中,40余名受害者在48小时内被盗刷超百万,最终25人犯罪团伙被判刑(主犯最高获刑11年6个月)。请转发家人尤其老年人:凡索要银行卡信息、验证码、要求购卡“解冻账户”者,均为诈骗!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axegupay5k/a28e1a6af8ea4f908462c0b9d0b5f1e5~noop.image?iz=58558&from=article.pc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0408111&x-signature=1kL%2F1w%2FjQN%2B0A2%2F%2FzW7cK9%2F%2FbQ%3D)
▲犯罪团伙用于盗刷的NFC手机及POS设备(图源:央视新闻)
转自:全球AI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