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也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伊朗!普京政府开始行动,全国范围严查“内鬼”泄密!
6月30日,俄罗斯政府官网发布法律修正案,把国家安全、经济、外交政策、科技发展甚至军事动员准备等信息统统划入“国家机密”范畴。任何未经授权获取或泄露这些信息的人,最高可判8年监禁。
为啥突然下这么重的手?看看俄罗斯最近的遭遇就明白了。今年5月底,靠近乌克兰边境的两座桥梁突然坍塌,紧接着又发生火车出轨事件,俄媒直指这是“内鬼渗透”的杰作。更让普京颜面扫地的是“蛛网”行动——乌克兰特工把一百多架无人机藏进伪装卡车,直接开进俄罗斯军用机场附近,来了一场“蜂群攻击”,多架战略轰炸机当场报销。这些操作,让俄罗斯意识到:泄密不仅是丢脸,更是要命。
俄罗斯的担忧有现实土壤。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对俄制裁已经超过2.8万项,单美国就占了7384项。经济被封锁、技术被卡脖子,要是再加上内鬼泄密,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堵住漏洞,俄罗斯国防部早就开始行动。2022年推出的国防公务秘密清单,把部队编制、武器数量、驻扎地点等70多项内容列为禁忌。2020年又修改接密程序,军人每次调岗都要重新审查,连预备役人员都得办理接密证。更绝的是,俄军还给官兵发了电子卡片,能实时监控他们在营区的活动轨迹,连进出保密设施的时间都能精准记录。
这些措施看似严密,却挡不住乌克兰的渗透。克里米亚大桥三度遇袭,从卡车炸弹到海上无人艇,再到水下爆破,一次比一次狠。尽管俄罗斯抓了几个“内鬼”,但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嘲讽说:“你们的防线就像瑞士奶酪,到处是洞。”这种羞辱,让普京不得不祭出更严厉的法律武器。
不过,严刑峻法也带来争议。有俄媒指出,过度保密可能影响信息流通,甚至让普通民众因为“说错话”被定罪。比如,2025年4月生效的法律规定,诋毁俄军、呼吁制裁俄罗斯的行为都可能面临刑事处罚,连替国际组织执行决议都可能蹲7年大牢。这种“一刀切”的做法,虽然短期内能震慑内鬼,却也让社会氛围变得紧张。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俄罗斯明白:泄密就像癌细胞,一旦扩散就难以控制。从伊朗的教训到乌克兰的挑衅,从法律修订到技术监控,普京政府的每一步都是在和时间赛跑。毕竟,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任何一个微小的漏洞,都可能让整个棋局崩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