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验资PK乱象引争议,抖音出台新规强化直播治理

根据抖音平台在2025年“验资PK”争议事件后公布的官方规则及行动,结合相关行业动态,其出台的新规核心内容及措施如下:

一、针对争议热点事件的核心治理措施

建立热点分级与追踪机制

“存疑热点”标记:对事件要素不全、无权威信源的热点(如高额“验资PK”),纳入持续追踪名单,限制流量扩散。

“争议热点”专项治理:对诱导非理性消费、助长攀比风气的内容(如单轮10万元验资门槛),启动快速研判并限制传播。

当事人账号管控

强制“冷静期”:对涉事主播(如孙恩盛等)暂停直播、限制投稿及流量,直至事件定性完成。

身份标识与防网暴:争议当事人需验证身份,平台提供“一键防网暴”功能,打击人肉搜索及辱骂行为。

商业变现渠道冻结

暂停营利功能:在事件调查期间,禁止涉事主播开启直播打赏、电商带货、广告合作等商业变现功能,杜绝“借争议牟利。

清理争议期收益:对违规所得(如高额打赏分成)冻结清算,并清理争议期间的异常涨粉数据。

二、直播打赏与PK玩法的直接规范

高额打赏限制

单场PK阈值管控:设置单轮打赏金额上限(具体数值未公开,参考“验资PK”中10万元/轮的标准被叫停),超限则自动中断PK。

轮次与时长约束:限制单场PK连续轮次(如原12-14轮缩至3轮内),避免疲劳式圈钱。

诱导话术与行为监管

禁止情感绑架话术:如“不刷丢人”“最后10秒冲榜”等刺激冲动消费的言论,纳入AI实时监测违规词库。

未成年人保护强化:对疑似学生党、低收入用户参与众筹打赏的行为,触发弹窗警告并限制支付。

三、行业影响与长期机制

平台责任落实

协同权威机构核查:联合监管部门对高流水账号进行资金来源审查,防范洗钱嫌疑。

价值观导向评分:将“炫富”“攀比”等内容纳入主播信用体系,影响推荐权重。

用户教育与维权支持

打赏风险提示:强制直播间悬挂“打赏≠投资”“量力而行”等警示标语。

开通投诉绿色通道:针对诱导消费、集资诈骗等行为,支持用户一键举证并优先退款。

四、争议焦点:新规是否转移事件注意力?

短期转移现象存在:平台通过推高“无证驾驶”等个人问题热度,分散对“验资PK”行业乱象的舆论压力(如撤热搜、限流话题)。

长期治理仍具实质意义:新规直指行业痼疾,如冻结营利功能、打赏上限等条款已实际落地。

提示:新规尚处试行阶段(截至2025年7月),其效果需观察后续执法一致性。公众可通过抖音“平台规则中心”跟踪细则更新。

转自:AI透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