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位期间,次子朱高煦为了夺嫡,和皇太子朱高炽斗得不可开交。在朱高煦的陷害之下,朱高炽的太子生涯,可以说是危机四伏,不少东宫大臣被下狱,其中“三杨”之一的杨溥更是在监狱里关了10年,直到朱棣去世才被放出来。
不过,朱棣可不仅仅有朱高炽和朱高煦这两个儿子。他还有一个幼子,名叫朱高燧,同是徐皇后所生,比朱高炽小5岁,比朱高煦小3岁,
明史说朱棣对朱高燧“特宠异之”,可以说,朱高炽是朱棣培养多年的继承人,朱高煦是朱棣觉得英勇类己、及其重视的儿子,而朱高燧才是他最宠溺的儿子。
在两个哥哥斗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这个小皇子可一点也没闲着,也卷入了夺嫡之争。而且,他比他那一直针对太子的二哥朱高煦更激进,他竟然一步到位,直接针对朱棣本人。
01、夺嫡之争在朱高燧露出最后的野心之前,他一直躲在他的二哥朱高煦之后,和朱高煦一起对付太子朱高炽。
毕竟,比起朱高煦来,朱高燧可以倚仗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朱高煦夺嫡最大的底气,是他在靖难的时候立下赫赫战功,还骑马3次救了朱棣的命,帮助朱棣扭转战局。
可以说,没有朱高煦,就没有靖难的胜利。朱棣甚至隐晦地暗示过他:你大哥身体不好,你要多多努力。
而朱高燧在靖难起兵的时候,不过17岁,跟着朱棣上战场拼杀轮不到他,北平大后方也有他的母亲和朱高炽坐镇,轮不到他刷存在感。
于是,朱棣当上皇帝之后,从藩王之子晋升到皇子的朱高燧发现,老爹犹豫了2年,要立大哥还是二哥当太子,却从来没有考虑过他这个老三。
可是,朱棣靖难的行为,为儿子们打了个样板:他一个洪武皇帝的第4子,在新皇已经登基的情况下,都可以通过造反来夺取皇位,那么,他的儿子们为什么不能无视那迂腐的嫡长子继承制,也争一争这滔天的富贵?
朱高燧虽然不显山不露水,野心却一点都不比二哥朱高煦小。
朱高燧深知,他想要抢太子之位,就要先把大哥朱高炽拉下来才成。而二哥朱高煦正在向太子之位发起冲锋,他没必要傻乎乎地冲上去一挑二,最稳妥的方式,还是和二哥联手,先打败了大哥,再来对付二哥。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朱高煦打击太子的方式主要为,盯着东宫挑太子的刺,随时向朱棣打小报告陷害太子。他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让朱棣越来越厌弃朱高炽,最后把朱高炽废了。
而朱高燧则表现得和二哥同仇敌忾,也非常积极地找朱高炽的茬,和朱高煦一起陷害太子。
他们的行动成效还是很明显的,东宫不少大臣,在他们的陷害之下进了监狱。可是朱棣却从来没有显露过要废太子的意思,甚至在他们闹得过于夸张的时候,还出手敲打他们。
毕竟,朱棣最中意的继承人,是他的好大孙朱瞻基。若是废了朱高炽,朱瞻基可就当不上皇帝了。
永乐七年,朱棣以发现朱高燧不少不法之事为由,杀了朱高燧王府的长史顾晟,并一度褫夺朱高燧的冠服。后来在朱高炽的求情之下,朱高燧平安无事,朱棣却也派了国子司业赵亨道及董子庄来做朱高燧的长史,规范朱高燧的行为。
从那之后,朱高燧看起来就收敛了不少。然而,这只是个表象。
02、图谋弑君随着朱棣的好大孙朱瞻基逐渐长大,朱高炽的太子之位也越坐越稳,朱高煦和朱高燧实在难以对朱高炽造成威胁。
朱高煦还被朱棣强行打发去了封地乐安,并被剥夺了2支护卫,很难再翻起什么风浪。
不过,朱高燧相比朱高煦,有一个极大的优势:北京是他的大本营。
按照明朝的规定,皇子为封为藩王之后,皇帝会为他们指定封地。等到皇子长到一定年纪,就要去封地就藩。
可朱高燧是一个极特殊的存在。朱棣虽然在南京登基,可一直惦记着北京,想要把明朝的都城迁到北京。但天下初定,不宜贸然迁都,于是朱棣人在南京的同时,指派了一个他非常信任的人留守北京,那就是幼子朱高燧。
朱高燧在北京的权力很高,当朱棣本人没有亲自在北京备战的时候,当地所有的政务都要向朱高燧请示。朱高燧可以说是北京的土皇帝了。
当永乐十九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的时候,朱高燧已经在那里经营了近20年,而朱高炽长年在南京监国,此前并不怎么插手过北京的事务,就连朱棣本人也在南京带了太多年,此时都不一定有朱高燧对北京熟悉。
朱高燧要利用这个便利,干一件大事。
北京的不少宦官和内侍,都是朱高燧的人,在朱高炽以太子的身份来到北京之后,他们便在背地里造谣中伤朱高炽。
其中一个叫做黄俨的宦官,早在朱棣正在打靖难的时候,就已经是朱高燧的死党了,因为他觉得,朱高燧虽是幼子,却是朱棣最宠爱的儿子,将来夺嫡,未必没有希望。当朱棣在前方打仗、朱高炽镇守当时还叫北平的北京时,他就散播谣言说,朱高炽已经和朱允炆暗通款曲了。
此后的多年里,黄俨一直和朱高燧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朱棣迁都北京之后,黄俨更是到处散播谣言说,朱棣想要废了朱高炽,立朱高燧为太子。
按理说,朱棣就算废了朱高炽,新太子也该是次子朱高煦,有朱高燧这个幼子什么事呢?
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接下来要做的一件惊天大事铺垫舆论:他们打算,向朱棣下毒,而后伪造朱棣的遗诏,拥立朱高燧为新皇帝。
这些言论,正式为将来的“遗诏”做铺垫。
但宫廷里验毒的流程是非常严密的,想要顺利毒杀皇帝,涉及到的人少不了,而涉及的人一多,就免不了泄密。
他们还没动手,一个叫做王瑜的将领,就把这个计划密报给了朱棣。
朱棣勃然大怒。要知道,之前朱高煦和朱高炽斗得你死我活,可闹得再凶,也不过是污蔑中伤对方,削弱对方的实力,而从来没有把矛头对准过朱棣,想要过朱棣的命。
朱棣没有想到,自己素来疼爱的幼子,居然能干出这种事来。
他召来朱高燧,怒气冲冲地问他:这是你干的吗?
朱高燧吓得面如土色,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唯有太子朱高炽在旁边帮腔说:这都是下人私自干的,三弟一定不知道的。
其实,如果没有经过朱高燧的同意,这些人怎么会敢干弑君的事呢?他们冒这么大的风险杀皇帝,可不就图个从龙之功么,要是朱高燧本人都不知道这件事,他们到哪领功去?
可是,朱棣总共就3个长大成人的儿子,且全都是发妻徐皇后所生,他实在是舍不得杀了他们当中任何一人。
既然朱高燧不愿意承认,那朱棣也就信了,没再追究他,而是杀了与这件事相关的其他人完事。
03、结局如何在下毒事件仅仅一年之后,朱棣病逝,朱高炽登上皇位。
按理说,朱高燧之前陷害过朱高炽这么多次,在加上下毒事件,他在朱高炽手下,不会有好日子过的。
可朱高炽是个宅心仁厚的人,对两个一度和他斗得你死我活的弟弟都很好。他给朱高燧每年加了2万石的岁禄,并给他定下了一个不错的封地:彰德府,现在的河南河北交界处。
朱高燧也自知自己翻不起什么风浪了,一直夹着尾巴做人。他知道,他们这些藩王,最让皇帝忌惮的,就是每人手里那3支护卫。这些护卫人数少则几千,多则上完,是造反的利器。
于是,朱高燧在就藩之前,主动把自己的两支侍卫上交,以示自己不敢有别的心思了。
后来朱高炽去世,朱高煦显示意图半路截杀太子朱瞻基,后在朱瞻基登基之后举兵造反,朱高燧也没有掺和。
他知道,自己这个大侄子,既不是他那爱子心切的父亲,不也是宅心仁厚的大哥。他如果敢在朱瞻基手底下闹事,朱瞻基一定不会放过他。
朱瞻基总共就两个亲叔叔,其中朱高煦被他先囚禁后杀了。既然朱高燧老实了,他自然乐得拉着朱高燧一起演绎叔侄情深。
于是,他在击败了朱高煦之后,一度想要翻旧账,趁势把朱高燧解决了,后来想想,还是放了朱高燧一条生路,并派人去安抚朱高燧。
朱高燧也投桃报李,把自己仅剩的一支护卫上交给了朱瞻基,从此安心做一个富贵闲王。
最终,朱高燧于宣德六年去世,享年49岁。他的王位,以及他那些超规格待遇,也全都顺利传给了儿子。
他这一脉,一直传承到了明朝灭亡。
朱高燧这辈子,陷害过朱高炽,想毒杀过朱棣,却最终能善终,他的识时务者为俊杰,宠爱自己的父亲一去世就不再搞事,也是相当重要的原因。
倘若朱高煦能像他这么想得开,没准不会落得个全家被杀的下场。
你觉得是不是呢?
莫琦
褫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