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既然印度一而再三拒签上合声明,那么中国没必要再让印度在里面混了

印度在上合组织中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合作。自 2017 年加入上合组织以来,印度多次拒绝签署联合声明,甚至在内部推动亲西方议程,阻挠组织的反恐合作和经济项目落地,还试图稀释中俄的影响力。印度的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上合组织的团结,也损害了其他成员国的利益。

印度拒绝签署联合声明的行为,已经不是第一次。2025 年 6 月青岛防长会上,印度防长辛格以声明未提及克什米尔恐袭为由,拒绝签字。此外,印度还阻挠将巴基斯坦的 “俾路支解放军” 列为恐怖组织,该组织多次袭击中国在巴项目和人员。印度的这种双重标准,令人难以接受。

印度在上合组织内部制造分裂的行为,也令人担忧。印度试图拉拢白俄罗斯、伊朗等国搞小动作,稀释中俄的影响力。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上合组织的团结,也损害了其他成员国的利益。

面对印度的 “搅局” 行为,中国和其他成员国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在青岛防长会上,其他九国直接绕过印度签署了联合声明,明确标注 “除印度外”。此外,中国推动上合开发银行、本币结算、自贸区谈判等,都将印度排除在外。这些措施,旨在通过制度创新 “架空” 印度,让印度在上合组织中逐渐失去影响力。

上合组织是中国经略中亚的核心平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与中国在能源、基建、安全上深度绑定。如果中国退出上合组织,可能会导致俄罗斯重新主导上合,而中亚国家夹在中间难做人。此外,另建新组织也并非易事,中亚五国也有自己的算盘,印度可能会联合其他国家来搅局。

因此,中国需要在上合组织内部继续 “去印度化”,通过制度创新和合作机制,让印度逐渐失去影响力。例如,推动上合宪章改革,明确 “违反义务” 的惩戒措施;设立常设军事协调机构,由中俄主导;在经济合作中搞 “小多边”,把印度排斥在外。这样一来,印度即使留在上合组织,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和其他国家越走越近,自己彻底变成 “局外人”。

印度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上合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合作,中国和其他成员国需要继续采取措施,通过制度创新和合作机制,让印度逐渐失去影响力。只有这样,上合组织才能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