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45年,八路军在公路上伏击日军,排长下令撤退时,赵友金却因憋着气,没有听到,

1945年,八路军在公路上伏击日军,排长下令撤退时,赵友金却因憋着气,没有听到,没多久,他还低声问道:“排长,还打不打?”

1945 年 3 月,山东,日军虽已日薄西山,但仍在负隅顽抗。莒县作为战略要地,一直是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

这次伏击日军时,17 岁的赵友金趴在公路边土坡上,死死盯着远处公路,排长那句 “再不开枪,就收了你的枪和子弹”,不停地在耳边回响。

这是赵友金参军后的第 7 次战斗。

他在莒县农村长大,此刻正用袖口反复擦拭着瞄准镜。手中的八一式马步枪,来自黄崖洞兵工厂。枪管上编号为 “40127”。

作为鲁中军区警备五团的新兵,他弹匣里的 10 发子弹,已经存了整整三个月。每一发,都被他用破布包得严严实实。

当时的山东战场,日军开始收缩防线。

山东军区情报显示,莒县周边的日军据点,只剩 12 个,总兵力不到一千人。

但对刚满 17 岁的赵友金来说,战争依旧充满未知。他忘不了第一次上战场,刺刀捅进日本兵胸口时,对方眼里布满血丝,喉咙里发出 “咕噜咕噜” 的声响。

排长曾因他不敢开枪,扯开嗓子吼他:“新兵蛋子,子弹是用来杀人的!”

上个月的阻击战,赵友金抱着枪缩在战壕里。看着日本兵冲过来,他愣是没敢扣扳机。战后全排集合,排长当着众人面,摔碎了他的搪瓷缸:“怕死就滚回家种地!”

此刻,赵友金的食指在扳机上发抖。

他瞄着公路拐弯处的歪脖子树,那是日军进村的必经之路。侦察兵传来消息,今天有支 20 人的日伪军小队要来抢粮。

赵友金在心里默数心跳,每一下都敲得太阳穴突突直跳。

正午时分,公路尽头扬起尘土。

赵友金眼睛猛地睁大:哪是什么 20 人小队,黑压压一片全是人!最前头的日军指挥官戴着白手套,指挥刀晃得人睁不开眼。后头还跟着 300 多伪军,步枪、机枪闪着金属光。

排长暗骂道:“坏了!”

他举起望远镜细看,日军队列里竟藏着九二式重机枪和掷弹筒。作为老兵,他清楚:全排 36 个人,根本打不过这伙敌人。

于是,排长立即下令:“吹哨子,赶紧撤!”

可赵友金完全沉浸在瞄准中。他死死盯着日军指挥官胸口,随时准备开枪。排长的哨声响起时,他正憋着气准备扣扳机。

直到身后传来 “咔嚓” 一声树枝折断,他才惊觉 —— 阵地上只剩自己一人。

赵友金压低声音喊:“排长!还打不打?”

过了许久,都没有回应。回头一看,战友们早钻进灌木林没了踪影,就剩他孤零零趴在光秃秃的土坡上。

日军队伍越走越近,赵友金连前排士兵绑腿上的泥点子都看得清。

后背冷汗直冒,排长的骂声、父亲那句 “给老赵家争气”,在他脑子里来回闪。

“拼了!” 赵友金一咬牙,枪口对准日军指挥官。

八一式马步枪 “砰” 地响了,第一发子弹穿透对方喉咙。指挥官的白手套掉在地上,整个人直挺挺栽倒。

日军顿时乱作一团。

赵友金飞快拉动枪栓,第二发子弹射向机枪手。子弹擦过钢盔,在对方太阳穴划出一道血口子。伪军吓得赶紧卧倒,机枪手手忙脚乱架起三脚架。

赵友金趁机滚进右侧壕沟。

他知道得赶紧跑,可双腿受伤嘞,根本迈不开。日军子弹 “嗖嗖” 从头顶飞过,泥土溅在脸上,情况危急。

这时,日军小队长挥着军刀,带着 30 多个士兵冲了过来。

赵友金躲在壕沟里,数着脚步声。第七个日本兵进入射程,他立刻扣动扳机。

子弹打中日本兵膝盖,那人惨叫着倒地。

赵友金趁机起身,猫着腰往树林里跑。后背完全暴露在枪口下,他随时有生命危险。

就在这时,树林里突然枪声大作。

原来是排长带着两个班的战士杀了个回马枪!他们站在高处往下打,手榴弹在日军堆里炸开了花。

赵友金趁机钻进树林,和战友们会合。

“好小子!” 王铁牛用力拍着赵友金肩膀,看着他胸前的血迹,“一个人干掉两个鬼子,真有种!”

这场战斗,成了赵友金的转折点。

后来的蒙阴城攻坚战,他加入神枪手小组,在 300 米外一枪击毙日军指挥官。

1945 年 8 月大反攻,他跟着警备五团解放莒县,一人缴获 3 挺机枪、12 支步枪。

1955 年授衔仪式上,27 岁的赵友金被授予大尉军衔。

从不敢开枪的新兵,到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神枪手,他靠的是一场场硬仗的磨炼,更是骨子里对国家、对百姓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