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中国水手流落非洲小岛,用600年建立起村落,如今却鲜为人知

Coolburger 2024-11-13 10:12:56

600年前,一支庞大的中国舰队从苏州刘家港出发,驶向浩瀚的印度洋。

然而,途中一艘商船不幸在非洲的拉穆群岛附近触礁。

船上的20多名水手逃过一劫,带着对故土的眷恋与求生的决心,登上了帕泰岛。

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们与当地人共处,定居下来,逐渐在帕泰岛的上加村扎根,延续了中国的习俗和文化。

上加村逐渐发展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村落,村民们保留着许多神秘的东方痕迹。传说中的中国水手,真的是上加村的祖先吗?

郑和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朱棣在江苏苏州刘家港,目送着一支前所未有的庞大舰队缓缓启程。

这是一支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撼的舰队——由240多艘船只组成,载着2.74万名船员。

作为舰队统领的郑和,身披明朝绣有龙纹的官服,站在主船船头,目视着这浩浩荡荡的船队,双手紧握船舷,感受着微微震动的船身。

这支舰队的规模在当时是闻所未闻的。

最大的“宝船”长达百余米,宽阔的甲板上能容纳数百人,堆满各种补给和礼物。

在船队中,除了主力舰,还有许多专门的货船、运送礼品的船只和载满供给的补给船。

郑和率领的舰队带着明朝最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以及精美的丝绸、瓷器和茶叶,这些珍贵的物品将成为与外邦结交的友好信物。

水手们在起航前都接受了严格的训练,熟练掌握操控大帆船的技能。

船只行进时,水手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瞭望,有的调整风帆,有的操控船舵,默契配合,每个人都尽职尽责。

经过漫长的航程,郑和率领的船队逐渐远离了中国的海岸线,踏上了通向未知的海外世界的旅程。

他们的目标是与远方的各国王室建立友好关系,带去大明朝的问候与馈赠。

在风浪平静的日子里,船员们在甲板上修缮装备,整理带给各国的礼物,郑和则召集翻译和使团成员反复商讨各国的礼仪和交往方式,确保在抵达时能够尊重对方的习俗。

船队经过数月的航行,最终抵达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们先后访问了东南亚的暹罗、爪哇、苏门答腊等地,还远航至南亚的锡兰、马尔代夫,甚至非洲的摩加迪沙、马林迪等地。

无论到哪个国家,郑和总是率领使团成员身着整齐的服饰,庄重地向各国国王呈上大明的礼物,带去诚挚的问候。

在这些地方,郑和的船队被当地居民视作神秘的来访者。

当地的百姓涌上岸边,围观这支庞大的舰队,惊叹于他们的船只之大、装饰之精美以及他们所带来的珍贵礼物。

拉穆群岛女孩的中国“寻根”之旅

2005年,肯尼亚拉穆群岛的一位年轻女孩名叫沙里夫,提出自己是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船员的后裔,引发了各界关注。

沙里夫受到了当地人和媒体的重视,带着这个身世传说,她远赴中国,展开了自己的“寻根问祖”之旅。

关于郑和船队在拉穆群岛附近触礁沉没的传说在当地流传已久,许多人认为那片海域下沉睡着郑和舰队的遗骸,也沉睡着可能是郑和船员后裔的历史印迹。

沙里夫的到来,使得这个古老传说更加引人入胜。

沙里夫来到中国后,获得了中国政府的资助,进入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

这位聪慧的肯尼亚女孩在中国有了一个新的中文名字“夏瑞福”。

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习中,夏瑞福表现出了极大的勤奋与好学。

她一边学习中医临床知识,一边不断探索中国传统医学的丰富内涵。

经过多年的努力,夏瑞福顺利完成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学士学位。

在取得学士学位之后,她并没有停止学习,而是继续攻读中西医结合儿科的硕士学位。

在硕士阶段的学习中,她接触了更多的临床病例和治疗手段,尤其是在儿科领域中,结合中西医的治疗方法,使她在不同的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随着学业的不断深入,夏瑞福开始对妇产科领域产生兴趣。她选择前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攻读妇产科博士学位。

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学习中,她深入妇产科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并结合此前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习经验,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路。

在妇产科领域,她专注于研究如何将中医理念应用于现代妇科治疗。

拉穆群岛的中国印记与传说

在肯尼亚的拉穆群岛附近,关于郑和船队的传说在当地人口中代代相传。

当地人讲述着一段古老故事,称在数百年前,一艘中国商船在拉穆附近触礁沉没。

船上的20名幸存者,他们在波涛中挣扎,最后成功爬上帕泰岛,开始了新的生活。

上加村在14至16世纪曾是一个繁荣的港口,船只在此停泊交易,村落的市集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葡萄牙殖民者的到来逐渐改变了这一切。葡萄牙人对非洲沿岸的港口虎视眈眈,上加村首当其冲,逐渐被卷入战火和部族冲突中。

这些冲突和殖民统治破坏了上加村原本的繁荣,使得这个港口慢慢衰败,原本热闹的市集也逐渐冷清下来。

尽管上加村在战火和迁徙中逐渐被遗弃,但来自中国的遗留物却被村民们保存下来。特别是上加村外的墓地,被视为村中最神秘的地方。

这片墓地特殊的朝向并非面向西北方向的麦加圣地,而是朝着遥远的东北方——中国的方向。这与穆斯林传统墓地截然不同,显得格外独特。

当地人发现,这些墓地上没有穆斯林墓地常见的石柱和阿拉伯文铭文,墓壁上镶嵌着的则是色彩斑斓的中国瓷器。

墓地中用瓷器装饰墓壁的习俗并不常见,这种古老的中国风格逐渐成为当地人谈论中国船员传说的证据。

不幸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墓壁上的瓷器逐渐被盗窃者掠走,留下的只剩残破的痕迹。

当地人讲述着墓地曾经的辉煌,描述着那些精美的瓷器——青花、釉彩斑斓,各种图案和装饰品将墓地装点得犹如一座远在非洲的中国艺术展。

现代考古与文化寻根

2010年2月23日,为了解开郑和船队的历史谜团,中肯两国考古专家在肯尼亚拉穆群岛启动了一次跨国考古合作。

这个三年的考古项目旨在对拉穆群岛及其周边区域的水下和陆上遗址、遗物进行全面调查和发掘。

中国商务部高度重视此项目,将其列为重要的援外项目之一,并无偿出资约2000万元。

考古队抵达拉穆群岛后,迅速展开了前期准备工作。

专家们携带着先进的水下探测设备、测绘仪器,开始在群岛周围的水域进行勘察。

他们首先通过高精度声呐扫描海床,观察海底地形的变化,以期找到沉船的线索。

声呐图像中若隐若现的异常物体引起了考古专家的注意。

经过进一步分析,这些异常物体的形状和位置似乎与古代沉船遗骸的特征相符。

同时,陆地上的考察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专家们来到帕泰岛和上加村等地,对村落遗址和墓地进行勘查。

在这些地区,当地人向考古队展示了一些奇特的遗物,特别是镶嵌在墓地墙壁上的瓷器碎片。

经过辨认,考古专家发现,这些瓷器纹饰、釉色和质地与明代中国瓷器风格极为相似,特别是一些青花瓷器碎片上描绘的图案,和明代青花瓷的纹样几乎一致。

2010年3月,在进一步考古调查中,专家们在肯尼亚境内发现了40多处可能与中国有关的遗址,其中拉穆地区成为最重要的一个发现地。

这里散落着大量的瓷器碎片和生活用具残片,这些瓷器来自于不同的时期和地区,显然是当年郑和船队抵达此地后,留下的中非贸易活动证据。

遗传与文化的证实

2011年,央视发布了一段名为《上加村上的中国瓷器》的视频,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视频中,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生活在肯尼亚拉穆群岛上的上加村居民,与中国有着许多相似的生活习惯。

他们的日常用具、饮食方式,甚至一些特有的节庆活动,都带有浓厚的中国色彩。

村里的老人们讲述着祖辈的故事,其中提到上加村的许多传统似乎代代相传,带有一种特殊的“东方”韵味。

视频中还展示了上加村博物馆中的中国瓷器展品。

当地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带领拍摄团队参观了一批精美的青花瓷器。

这些瓷器散发着淡雅的釉色,瓷面上绘制着各式花纹,有花卉、山水等,带有明显的中国风格。

随着《上加村上的中国瓷器》引起的关注,中肯两国的学术机构对上加村展开了更深入的研究。

2017年,中国和肯尼亚共同组建了一支科学考察队,前往上加村进行基因研究。

科学家们此行的目的,是通过村民的基因样本分析,来确认他们是否有中国血统。

考察队来到上加村后,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欢迎。

研究人员先向村民们详细解释了此次基因提取的意义,村民们纷纷表示支持。

随后,科学家们在村民的配合下,开始进行样本采集工作。

村里老人们自豪地说,他们一直听祖辈们讲述自己是“远方来客”的后裔,如今终于有机会用科学手段来验证这个说法。

在完成样本采集后,科学家们将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筛选和比对,最终得出了惊人的结果:上加村的部分村民确实拥有中国血统。

0 阅读:121

Coolburger

简介:世界微缩景,一屏览尽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