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闷热天气别大意 警惕脑血管病威胁

本报讯记者姜晓菲报道当热浪裹挟着潮湿空气席卷而来,看似平常的闷热天气,实则暗藏对脑血管健康的巨大威胁。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田绍强提醒,高温时节,尤其是日平均气温达到30℃或相对湿度超过73%时,脑血管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需格外注意,谨防意外发生。

高温环境下,人体为了散热,体表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流向皮肤,导致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的供血相对减少。同时,高温引发人体出汗增多,若水分补充不及时,血液黏稠度会显著升高,血小板容易聚集形成血栓,进而堵塞脑血管,诱发脑梗死。此外,对于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来说,高温还会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增加脑出血的风险。而忽冷忽热的环境变化,如频繁进出空调房,血管反复收缩和舒张,更会给本就脆弱的脑血管带来巨大压力,甚至可能导致血管破裂。

婴幼儿、孕产妇、高龄体弱的老年人以及脑血管病后遗症卧床人群,都是高温天气下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对象。田绍强表示,以上人群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基础代谢较低,在闷热天气中,身体更难适应环境变化,极易引发脑血管意外。此外,患有慢性基础疾病、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由于身体机能较差,同样面临较高风险。

那么,如何在高温天气中守护脑血管健康?田绍强表示,预防措施必不可少。患者家属应密切关注高危人群的居住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督促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清淡饮食,多喝白开水,避免饮用高糖饮料。对于本身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务必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若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同时,应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减少体力消耗,让脑血管在炎炎夏日也能“清凉一夏”。

转自:辽沈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