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轻吟
编辑 |林轻吟
前言
两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将毕生积蓄和房产赠与儿子,本以为会安度晚年,结果却被儿子一家压榨欺负。
老人一怒之下向法院要求,要回自己的房子,11月14日,二审结果出来了,法院是怎么样判的?
养儿防老
2005年,上海的贾老伯和沈老太浦东的住宅被拆,分得了四套新房子。
当时他们已年近八旬,考虑到年事已高,身边也需要人照顾,他们将所有期望放到了唯一的儿子小贾身上。
老两口心想,如果将三套房子赠与儿子一家三口,或许能换来儿子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有保障。
于是他们毫不犹豫,把三套拆迁房都过户到了儿子名下,然而,房产证到手后,儿子小贾一家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感恩和孝顺。
在老两口生病住院时,儿子一家不但没有帮忙,连经济上也没提供援助,曾经的期盼,如今变成了失望和心寒。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2022年8月,在一场家庭争执中,儿子小贾竟然将老母亲沈老太推倒在地,导致老人受伤。
一个连自己母亲都能下狠手的儿子,又怎能指望他履行赡养义务,给予父母应有的关爱和尊重?
其实,房产赠与在此之前,贾老伯和沈老太已经经历了一系列令人心寒的事件。
2019年至2021年期间,贾老伯陆续将40余万元养老金交给儿媳保管,说好了,贾老伯缺钱用的时候,儿媳给老两口取钱,但实际上儿媳一直不给。
本就没有生活来源,还被逼的要去赚钱讨生活,无奈之下,贾老伯只好把儿媳妇告上了法庭。
法院判定儿媳需要退还贾老伯超过42万元,可儿媳依旧拒绝还钱,即便法院采取了强制执行措施,这笔养老金依然没有回到贾老伯手中。
这一事后,老夫妻俩看穿了儿子家的本质,对未来感到无比失望,后面儿子推倒母亲的闹剧发生后,他们意识到,曾经的付出和信任,都错付了。
于是,他们决定要回自己的3套房,将不孝顺的儿子一家赶出自己的房子,可已经过户了,还能更改吗?
忍无可忍
经历了房产赠与的失望、儿子暴行的伤害,以及养老金的“失踪”,贾老伯和沈老太终于意识到,他们不能再沉默下去了。
2023年9月,那两位老人又把儿子和孙子告上了法庭,想取消之前赠给三套房子的决定。
面对老人的指控,儿子小贾及其妻女却百般狡辩,他们声称从2006年开始就一直在照顾父母,沈老太的受伤也是意外。
上海浦东法院对这事儿进行了调查,法院认为,贾老伯和沈老太对这三套拆迁补偿房,拥有所有权,他们将房产赠与儿子一家,是基于亲情和对晚年生活的期盼,双方之间形成了赠与合同关系。
然而,儿子小贾一家不仅没有履行赡养义务,小贾对沈老太施加暴力,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儿媳张某某拒不返还养老金的行为,也表明其没有履行与赠予相匹配的扶养义务。
既然儿子一家没有尽到赡养义务,反而严重损害了老人的权益,那么老人有权撤销赠与,浦东法院一审判,把贾老伯和沈老太把三套房子赠给儿子一家的事给取消了。
但儿子一家不服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驳回了上诉,这一结果,可谓是大快人心!
这起“养儿不防老”事件并非个例。
分房见人心
李定恒是一位普通的退休小学教师,和妻子含辛茹苦养育了三个孩子:大女儿李珍,二女儿李颖,以及小儿子李庆国。
在那个年代,养育三个孩子并非易事,李定恒夫妇选择牺牲女儿,成全儿子。
两个女儿早早辍学,外出打工,用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供弟弟读书,而李庆国,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儿子,却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学习成绩一塌糊涂,高中也没考上。
李珍性格倔强,离家后很少与家人联系,仿佛要与这个家庭彻底割裂,李颖性情平和,尽管心里有怨气,但每月还是会给父母打钱,维持着表面的亲情。
尽管父母对李庆国百般呵护,他却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他好吃懒做,工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父母的依赖如同吸血鬼般,榨干了老两口本就不多的积蓄。
婚后他没怎么负担起家庭重任,还越发地依赖父母的经济支持,老两口的生活水平日渐下降,但他们依然默默忍受着。
2015年,李定恒80岁,这一年,他居住的房子拆迁,拿到五倍的补偿金和五套新房。
李定恒夫妇商量后,决定将两套120多平米房子给儿子,一套77平米留给自己养老,剩下的两套66平米分给两个女儿。
在他们看来,这已经足够公平,甚至可以说是偏向儿子,然而,李庆国并不满足,他觉得作为独子,那些房子理所当然该归他,姐姐们没有资格分一杯羹。
李庆国一家四口,气势汹汹地来到父母家,双方开启一场骂战,混乱中,老母亲一下子被打伤,眼睛红肿。
老父亲因此暴怒,决定将五套房子全部捐给国家,这才停止了这场纷争。
在僵持之下,儿子李庆国提出了一个妥协方案,将原本分给两个姐姐的两套小房子卖掉,所得的35万元,三人平分,剩下的5万元用于父母的房屋装修。
儿子李定恒不仅保住两套大房子,还额外获得了10万元,而两个姐姐,却失去了原本属于她们的房产,他最终接受了这个方案。
在追求财富时,别忘了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孝顺父母、照顾老人,这是我们国家的好传统,也是每个中国人应遵守的法律和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