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女子在一家餐厅用餐完毕正准备买单,核对账单时赫然发现多了一笔11元的“糊涂账”——收费项写的竟然是“白开水”!
女子当场懵了,自己明明点了一壶陈皮水啊!她立刻找服务员理论。得到的解释却让人“开了眼界”:服务员表示,陈皮水是按人头收费的标配,每人必须点一壶,“捆绑销售”逻辑浮出水面——点的那壶茶,只允许一人享用!同桌其他人要喝水?那就得按位支付所谓的“白开水”费,单价11元/位。服务员强调这“明码标价”,甚至甩出硬邦邦一句:“不接受,可以不喝。”
正是这句“不喝拉倒”,瞬间把女子的好心情浇得透心凉。巨大的困惑袭来:“必须点”时,咋不说后续还有“人均消费”? 女子向记者回忆,进店时店员只强硬告知“必须点茶水”,对“白开水也要额外收费”以及那壶水“严格仅供一人饮用”的限制条款只字未提。服务员的“必须”、“默认”等用语,在女子看来,早已在点单环节就变相阉割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不是消费者“选择”了白开水,而是被无形之手“强制消费”了白开水。
这不是点菜,简直是陷入了精心设计的“收费迷宫”。事件曝光网络,立即引发网友集体“吐槽”: • “11块白开水?价格直接秒杀奶茶!” • “吃饭体验堪比上了一堂《消费陷阱研究》课!” • “这饭吃得让人怀疑智商...妥妥的‘茶位刺客’!”
网友辛辣点评:这哪是来吃饭,简直是来“交学费”的! 不少网友也晒出自己遇到的“花式套路”:强收碗筷费、纸巾费、莫名其妙的“服务增值费”...仿佛点菜只是开始,结账才有“惊喜”。
这11元争议背后,刺痛的是“知情权”与“选择权”的缺失。 商家确有告知价格的义务,但关键信息(如“按人头强制关联消费”)是否在点单前清晰、主动地告知到位? “明码标价”不等于可以玩“信息差埋伏”。顾客有权利在充分知情、拥有拒绝选项的前提下,做出真实的消费决定。否则,再精致的菜单,都可能藏着一行隐形的字:“请做好交钱准备。”你有过类似“被消费”的无奈经历吗?评论区等你来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