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明初大儒宋濂:从荣耀到流放,一场权力的悲剧

1380年,70岁的宋濂被锦衣卫抓进了大牢。消息传来,太子朱标跪在朱元璋面前痛哭求情:“父皇,儿臣只认这一个老师,求饶他一命!”然而,朱元璋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宋濂,字景濂,浙江浦江人,生于1310年,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他早年家境贫寒,却靠着刻苦自学成才,成为元末明初的文化名人。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宋濂被召入朝廷,参与编修《元史》,还担任过太子朱标的老师。他学问渊博,文章写得漂亮,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在当时的影响力无人能及。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受人尊敬的学者,晚年却卷入了一场大麻烦。事情的起因是胡惟庸案。胡惟庸是明初的重臣,当过丞相,手握大权。1370年代末,他被指控谋反,朱元璋下令彻查。胡惟庸最终被处死,连带一大群人被牵连。这场案子规模之大,影响之深,简直像一场政治大地震,牵连的人多达几万,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宋濂与胡惟庸并无直接关系,但他有个倒霉的孙子叫宋慎。宋慎与胡惟庸手下的人有些往来,结果被抓。朱元璋当时正杀红了眼,凡是沾点边的都不放过。宋慎被抓后,供词里提到了一些事,宋濂作为一家之主,也被怀疑知情不报。就这样,锦衣卫找上门,把70岁的宋濂给逮了。

宋濂被抓后,太子朱标急了,直接跑到朱元璋面前求情。朱标性格温和,与朱元璋的铁血作风完全不同。他真心想救宋濂,但朱元璋压根不买账。不仅朱标求情没用,连皇后马氏也出面说好话,依然毫无效果。

朱元璋起于草莽,对任何威胁到皇权的人都绝不手软。宋濂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然而,事情最后有了转机。宋濂被判了死刑,但朱元璋后来改了主意,把死刑改成了流放,让他去四川茂州。史书上没明确说为啥改判,有人猜是朱标和马皇后的求情起了点作用,也可能是朱元璋冷静下来后,觉得杀这么个老头儿有点过了。

但流放对70岁的宋濂来说,也不比死刑好多少。茂州那地方偏远,条件艰苦,他身体本来就不好,哪经得起这折腾?1382年,宋濂在流放途中去世,享年72岁。

宋濂的遭遇,其实是明初政治的一个缩影。朱元璋为了稳固皇权,手段特别狠。他不信任文人,也不信任老臣,胡惟庸案就是个例子。宋濂不过是这场清洗里的一个小角色,却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宋濂的故事,放到今天依然让人唏嘘不已。权力这东西,能让人变得不近人情,也能让人拼了命去护住自己珍惜的东西。宋濂倒霉就倒霉在赶上了这么个时代,摊上了这么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