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星星妈妈”有了安心港|民生微实事点滴暖民心

作为全国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先行先试地区,花都区在全国首创由政府、社会组织及爱心企业共同打造的“星星幸福舱”,爱心资源包括资金、场地、产品、技术、对“星星妈妈”的免费培训等。

在花果山公园南门,绿树成荫的公园中,造型别致、充满童趣的“星星幸福舱”流动售卖车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你好,请问你需要什么商品?”刚刚迈入舱内,“星星妈妈”袁珍金笑着迎了上来,向记者介绍店里的各种商品:花都特产——华西手工面、广州奶牛研究所特供——娟姗牛奶……“这里的所有产品,都是由相关爱心企业对接提供。”每一个产品名字的背后都有一份沉甸甸的关爱。

袁珍金热情地服务顾客。

曾经,为了全身心投入照顾患病儿子,袁珍金毅然辞去工作,家中仅靠丈夫承担每月近万元的高额康复治疗费用。即便她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孩子的康复进展却微乎其微。日复一日的挫败感在心底悄然堆积,让整个家庭笼罩在无形的紧张氛围中。

“一份工作机会,一份稳定收入,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期盼。”在一次参加彩虹桥家长学校的沙龙上,袁珍金揭开了“星星妈妈”群体在就业与经济压力下的真实困境。对此,广州市妇联关工委执行主任、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家长学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袁微快速行动,联动多方力量,于2024年12月2日成功落地首台“星星幸福舱”流动售卖车,为“星星妈妈”点燃了新的希望。

“截至目前,妈妈们的月均收入有3000多元,缓解了她们的燃眉之急。这里还有专业社工师陪妈妈们聊天谈心,帮助他们有效解决所遭遇的各种家庭问题,真正成为‘星星妈妈’的‘安心港’。”花都区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祝武峰说。

2024年,花都区开展了“花都区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和支持公益项目”,了解到部分“星妈”长期脱离社会、就业上缺乏竞争力的现实情况,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开展了“星星幸福舱”项目。项目采取“以商养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运营,以“周”为单位,根据“星星妈妈”们的时间进行排班上岗,实行“时薪制”,真正实现就近灵活就业。

“作为自身具备‘造血’功能的项目,妈妈们的工资主要依靠幸福舱自身的商业效益盈利;幸福舱配备了专业社工师,为妈妈随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幸福舱还给‘星星家庭’提供了一个互帮、互助、互爱的平台,妈妈们在这里可以互相帮助交流经验;幸福舱也成为花都区残联对外扶残助残公益宣传的一个平台,连接爱心人士与项目,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祝武峰表示。

自2024年12月2日“星星幸福舱”在花都区新华街道松园社区内启动以来,2025年3月30日,第二台“星星幸福舱”也在花果山公园南门落地。截至目前,两台幸福舱已经为15名“星星妈妈”解决就业难题。如今第三台、第四台的“星星幸福舱”也在抓紧规划落地中……目前,依托“民生微实事”平台,花都区残联联合多家爱心单位设立了“花都区孤独症儿童专项基金”,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实现“星星幸福舱”四位一体的管理运营体系,探索建立可持续的孤独症儿童家庭支持体系。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董业衡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波

广州日报新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