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现在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困境,并显得焦躁不安! 如今,印度已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然而,印度社会中普遍存在一种误解:认为人口第一就等同于世界强国,甚至超级大国。 尤其在印度社会的底层年轻群体中,这种盲目自豪感更为强烈。相反,理性和清醒的声音在印度社会常常会遭到排斥甚至打压。于是,说违心话、讲大话在印度变得毫无风险,反倒成了一种风气。 曾有一位欧洲知名学者接受一名印度女记者采访,该记者似乎急切希望从对方口中听到对印度的赞美。然而,这位学者毫不含糊地指出:虽然印度人口庞大,但它既不是世界强国,更远称不上超级大国。无论在何种维度,与中国和美国相比,印度都存在巨大差距。 记者当场显得颇为尴尬。 该学者还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印度发展的五大短板,每一点都直击要害: 社会缺乏稳定,民族矛盾潜藏极深; 国际信誉不足,难以吸引外国资本与投资; 军事实力有限,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军工体系; 经济发展滞后,人均GDP远低于中美; 外交立场不明确,摇摆不定,缺乏可靠的盟友支撑。 不可否认的是,印度距离“世界大国”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在印巴冲突之后,印度的国际声誉进一步下滑。它原本希望借此“教训”巴基斯坦,以在国际上博得美国的重视,展示其在亚太地区抗衡中国的潜力,从而换取美方的利益支持。 结果却事与愿违,反被巴基斯坦打得一败涂地,比分竟然是0比6。 这场失利充分暴露了其实力的不足,也让美国重新评估其战略价值。尽管印度继续派遣人员在国际上为自身“发声”,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只是自我安慰、掩饰失败的手段。 更加令人尴尬的是,为了提升国际存在感,印度在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上频频与其他成员唱反调,显得格格不入。各国对此颇有怨言,甚至传出希望其退出相关组织的声音。 如今,印度陷入了两难境地。不退出吧,这些平台由中国主导,相当于给中国铺路、捧场;但若选择退出,又无疑会沦为国际笑柄。原本希望借“金砖”与“上合”抬高自己,给G7施压争取话语权,结果却因态度强硬、立场游移而成为被排斥的对象,国际影响力反而进一步削弱,逐渐被边缘化。 在这种局面下,印度的焦虑不断加剧,国际处境也变得愈发尴尬。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