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印度方面认为,捡到完好的霹雳-15E空空导弹, “这对印度而言是一次情报上的重大突破。”——近日,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已接收到一枚未命中的霹雳-15E空空导弹残骸,随即展开了深入的技术解剖与分析。印度方面甚至声称,导弹之所以未击中目标,是因为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斗机成功实施了电子干扰。 这一事件迅速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多国纷纷表示对该导弹感兴趣,包括美国、日本、法国、韩国以及台湾地区,都已向印度提出获取导弹相关技术数据的请求。 “五眼联盟”(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认为,这枚残骸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窗口,用于深入研究中国的空空导弹科技,尤其是在面对中国歼-20战机搭载霹雳-15导弹的背景下,情报价值极高。日本疑似是最先拿到这批导弹残骸数据的国家,目前该国的雷达专家和电子战技术人员已与印度同行展开合作,试图破解霹雳-15E的制导算法和数据链加密机制。 尽管如此,外界普遍认为印度自身解构霹雳-15的能力有限,而印度当局对此也心知肚明。因此,他们正在将这枚导弹残骸作为“情报资源”与他国讨价还价——谁想获得完整数据,必须支付高昂费用。倘若日本真如传言所说,拿到了导引头核心数据,那必定是付出了巨大代价,显然是希望深入掌握中国这款先进空空导弹的机密。 不过就算如此破解成功,现实依旧摆在眼前——霹雳-15E毕竟是中国对外出口的型号,对中国或巴基斯坦空军并无实质威胁。法国军方的一位飞行员曾表示,他认可印度空军在那场冲突中表现不佳,主要是情报准备和战略预判失误。他指出,印度军方明显低估了霹雳-15E的射程及巴基斯坦空军的作战感知能力,从而将战斗机轻易推进敌方导弹杀伤圈。该飞行员甚至认为,即使换成西方国家的飞行员在同样情境下,也难以规避被击落的结果。 这就是中国产武器性能碾压的体现。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斗机根本没能突破由歼-10CE、红旗-9地空导弹系统以及ZDK-03预警机所组成的三位一体作战网络。虽然歼-10CE的火控雷达无法在200公里外锁定阵风,但凭借预警机在400公里范围内引导,霹雳-15E导弹依然精准命中目标。甚至可以说,“阵风”在刚刚升空的阶段就已遭击落,连预警系统都未能及时做出反应。 对西方而言,霹雳-15空空导弹已成为一款充满神秘色彩、技术上极具震撼力的存在。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霹雳系列导弹仍在持续迭代升级,传闻其生产线已实现无人化批量制造,效率与技术水平远超多数国家。 如今,霹雳-15已不再是中国最先进的空空导弹。其采用的双脉冲推进技术早已被进一步优化。未来更远射程的空空导弹将由歼-36和歼-50等新一代战机搭载,射程将达到500公里,可精准打击加油机、预警机、电子战机等高价值目标。正是这些先进导弹系统,将成为中国未来在台海、太平洋、印度洋以及日本海等关键区域争夺制空权的核心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