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不活了!”山东,因为天气太热,女儿想打开空调凉快凉快。没想到爸妈死活不松口,尤其是妈妈,都热的满头大汗了还说不热。网友:阿姨脸上冒的是冷汗吗?
山东近来的天气,热得有些反常,多地气温直逼40℃。站在室外,体感如同置身蒸笼。酷暑之下,空调本是解暑的利器,可偏偏有些家庭,为了节省电费,还在和高温“死磕”。
一位姑娘实在扛不住热,想开空调凉快一下,她的父母却坚决不同意,理由只有一句:“开什么,费电!”更有意思的是,她母亲明明热得满头大汗,汗珠不断滑落,嘴上却坚持说自己不热。
女孩无奈,只好拍下视频向网友诉苦,说家里的空调自买回来就成了摆设,闲置得快要落灰发霉,长辈们骨子里的节俭,其实不难理解。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过惯了苦日子,电费哪怕只多出几块钱,心里也会觉得“肉疼”。
这种思维惯性,在今天这个酷热成为常态的夏天,就演变成了一种不合时宜的固执,纯粹是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那些汗流浃背却嘴硬说不热的人,又有谁是真的不怕热?不过是长久以来的自我牺牲和习惯性忍耐罢了。
这种忍耐并非美德,反而是在悄悄侵蚀健康。极端高温下,人体产热增加而散热困难,若不及时降温,极易引发中暑。轻者头晕、乏力、口渴多汗,一旦发展为重症,体温会飙升至40℃以上,甚至出现昏迷、抽搐等危险症状。
中暑里最凶险的,当属热射病。这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重症,会导致人体核心温度失控,进而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直接威胁生命。这绝非危言耸听。
杭州曾有一位母亲,为了把家里唯一的电风扇让给孩子,自己默默忍受高温,最终因热射病发作,没能抢救回来。事后,她的丈夫依然想不通,反复念叨:“她平时不怕热啊!”你看,所谓的“不怕热”,很多时候就是这样隐忍不说,最终却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更痛心的是,相似的悲剧仍在重演。不久前,福建永春一名男子在户外劳作时突然昏迷倒地,工友紧急将其送医。当时他体温已高达41℃,陷入深度昏迷,并很快出现了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迹象。
尽管医院全力抢救了二十多天,他最终还是因热射病不幸离世。这些血淋淋的教训一再警示,当健康与省钱摆在天平两端,孰轻孰重,答案不言而喻。
面对这种观念冲突,子女与长辈“硬碰硬”往往只会激化矛盾。网上一个年轻人的做法,却不失为一种智慧。他的奶奶同样舍不得开空调,他是怎么做的呢?第一步,先肯定长辈的初衷,大方夸赞奶奶节俭是为了这个家好。
第二步,拿出手机,调出天气预报,指着上面的高温红色预警,认真告诉奶奶,专家都说这种天气对老人孩子最危险。最后,他再带点撒娇的口吻说:“您要是热坏了,以后谁给我煮绿豆汤喝呀?”几句话下来,老人家心里熨帖了,也就松了口,一场家庭矛盾迎刃而解。
说到底,节俭也要分场合。三伏酷暑天,该开的空调必须开。退一步讲,把空调温度设定在26℃,既能有效降温,体感舒适,也并不会消耗多少电。更何况,一台电器买回来长期不用,最后放坏了,难道不是更大的浪费吗?
如果真想为家庭长远计,把家里老旧的电器换成节能款,或许比在高温天硬扛着不开空调,是更明智的节约之道,气候在变,我们的观念也需要与时俱进。毕竟,在一个家庭里,家人的健康与平安,才是最值得守护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