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50年,一名托儿所女所长在买菜时,意外发现菜贩子有些眼熟,说话时还带有外地口

1950年,一名托儿所女所长在买菜时,意外发现菜贩子有些眼熟,说话时还带有外地口音,经过再三辨认,她发现,此人竟是杀害上百名烈士的渣滓洞所长!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春天的重庆,薄雾还未散尽,街头巷尾渐渐热闹起来,裕华纱厂托儿所的所长叶兰英一早便提着竹篮,照例前往弹子石附近的菜市场买菜。   她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挑选着当日新鲜的蔬菜,菜摊前人声鼎沸,菜贩们高声吆喝,市井气息浓厚,就在她走到市场一角的一个摊位前,停下了脚步。   那是一个不起眼的摊位,摊主穿着旧棉衣,头戴一顶破旧的草帽,低着头忙活着分拣菜叶,一言不发,他的举止显得与市场中其他热情招呼顾客的摊贩格格不入。   叶兰英本来也没多想,可当她准备离开时,耳边传来摊主压着嗓子的几句吆喝,话音中带着浓重的河南口音,这声音像一根针突然扎进她的记忆。   她的神经立刻紧绷了起来,她在解放前参与过接送被关押人员,对渣滓洞的环境有过短暂接触,也见过一些重要犯人。   她下意识地多看了那人几眼,发现对方虽然脸上多了些皱纹,神情也不似从前那般凶狠,但面部的线条和眉骨下方那道浅浅的疤痕,唤起了她心底某种不安的回忆,她没有表露出异样,借口没带零钱,迅速离开了市场。   回到单位后,她坐在办公室里,越想越觉得不对,她认定那人不是普通菜贩,而是多年前残害无数革命志士的凶手。   她知道不能犹豫,当天便向当地公安部门递交了书面举报材料,她详细描述了那人的外貌特征、口音、摊位位置以及自己的怀疑对象身份。   公安机关接报后高度重视,渣滓洞在重庆解放前曾是特务机关关押、拷打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重要据点。   1949年11月,在国民党溃败之际,一场针对在押人员的大屠杀在渣滓洞发生,死者中包括许多知名的地下党员和青年学生,叶兰英举报的这名菜贩,一旦身份属实,极可能就是当年大屠杀的直接参与者。   公安部门很快组织了侦查力量对该男子进行秘密调查,便衣人员在市场周边连续蹲守多日,掌握了他的生活轨迹。   他平日收摊后,会走小路绕至惠工村附近一栋老屋,那里居住着一户中年夫妻,户籍登记资料显示男子名叫“徐天德”,河南籍,靠卖菜维生。   通过调取渣滓洞旧案卷宗及历年军统通缉档案,公安部门逐步还原了嫌疑人的真实身份,渣滓洞看守所原所长徐贵林,曾是军统人员,身高超过一米八,惯用火器,性情残暴,外号“猫头鹰”。   1949年11月27日晚,他奉命组织并亲自指挥了对渣滓洞在押人员的大规模屠杀,事后他携武器潜逃,行踪不明。   经过进一步核查,“徐天德”持有的身份证件为伪造,其印章与当年军统旧资料中的印油成分一致,他的穿着中还藏有德制驳壳枪一把,与当年渣滓洞使用的武器类型吻合。   更关键的是,有幸从渣滓洞逃生的革命者在公安局指认中认出他正是曾经站在牢门口下达开枪命令的徐贵林。   1950年3月22日清晨,公安人员在菜市场对其实施抓捕,当时他正低头给摊上的莴笋洒水,没有察觉异常。   几名侦查员迅速行动,将其制服,他拒不承认真实身份,坚持自己是“徐天德”,并亮出伪造的证件试图蒙混过关。   被带到公安局后,他继续狡辩,否认一切指控,直到面对从渣滓洞生还的幸存者当面指证,再加上物证和证据链条的逐步建立,徐贵林终于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和罪行。   5月18日,重庆在解放碑举行了公审大会,数万群众到场,许多当年失去亲人的百姓和幸存者也前来围观。   在大会上,控诉徐贵林罪行的发言一一列举了他在渣滓洞期间的暴行,人群中,有人激动落泪,也有人目光如炬,徐贵林低着头,被押上刑场。   当枪声响起,这个制造无数血案的刽子手终被正义审判,他曾以为戴上草帽、藏在市井中便能掩盖过去,但一口方言终究暴露了他的真实身份,他杀害的180余名烈士,也终于得到了迟来的告慰。   渣滓洞的大火虽然熄灭多年,那段记忆却从未在人民心中熄灭,历史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当一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揭开真相,正义便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徐贵林——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