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中心牵头,清华大学、华为参与撰写,昨天发布的这份《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确实有点东西。可以说,这是一份难得把话说清楚、把误区点明的行业白皮书,值得每一个关注智驾的人认真看一眼。
它的核心观点有很多,都非常的清晰、直接。我举个例子吧:有激光雷达不等于有高阶辅助驾驶
以前我也喜欢测智驾。走同一段路,看接管几次、压线几次、绕行稳不稳。那时我还挺信参数的,觉得激光雷达越多、算力越高,体验肯定也越好。后来慢慢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你能想到的“高算力”,我能举出一堆体验很差的反例。
而体验这东西,很复杂,也很感性。不是每个细节都能用数字说清楚。当然也不是就此不讲逻辑,白皮书其实把三类感知方案分得很清楚:
- 纯视觉:靠摄像头为主,适合场景单一、光线好的时候,但一遇到夜晚、强光、雨雾尘,就容易“看不清”;
- 主视觉:在纯视觉上补了些雷达,但本质还是“眼睛为主”,信息协同弱,面对复杂场景仍力不从心;
- 多传感器融合:把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超声波等异构传感器组合进来,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哪种感知更合适,就让它发挥。
你可能会问:信息多了不会打架吗?
不会。以卡尔曼滤波为代表的信号融合算法,几十年前就在解决多源协同的问题,问题从来不是谁多谁吵,而是会不会整合、整得聪明。HUAWEI ADS是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中的典型代表,真正做到大规模落地!
以前我觉得第一梯队前几名的体验可能差不多。但在2025年7月这个时间点,可以说HUAWEI ADS是体验最稳、最成熟的一套。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用户使用数据:ADS的辅助驾驶月均使用率超过90%,人均月使用里程超500公里。不是“能用”,是“愿意用”“反复用”。好不好用,不是喊出来的,是跑出来的。用户的投票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所以别再纠结有没有激光雷达、算力几TOPS这些参数了。 如果你真在选智驾,看三点就够:
- 多传感器融合:信号有没有真正融合?不能是简单堆料;
- 真实体验:看体验是不是稳得住、敢交给它;
- 用户数据:真实用户是否常用、爱用。
白皮书点破智驾营销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