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ACM上的一篇文章揭示了这样一个现象:有些电子产品,明明功能强大,但很难用,因为

ACM上的一篇文章揭示了这样一个现象:有些电子产品,明明功能强大,但很难用,因为按钮“藏”太深了! - 在iPhone 关闭自动亮度调节,需要这样:设置→辅助功能→显示与文字大小→自动亮度调节,路径深而且不直观;【图1】 - 当用户设置iPhone静音,系统或App仍会发声”,例如一些App推送、智能家居通知等,会绕过静音设置; - Apple CarPlay地图需要点特定角落才能调出搜索栏,界面无任何提示【图2】;与之相对,通用汽车地图界面搜索、缩放等控件,对用户更友好。【图3】 - 智能门锁要按住“键”5秒才能锁门,与明显的解锁按钮形成对比,锁门方式既没标识,也没图示;【图4】 - 安卓手机NFC开关位置不统一,有的在通知栏快捷开关,有的藏在系统设置→连接设置→更多,有的又默认集成在支付 App 中,严重缺乏一致性; - App通知控制分级过细(比如横幅、声音、角标、锁屏弹窗等),且分散在多个子菜单中,普通用户难以一键关闭或统一管理; 这些设计在视觉上很“干净”,但对普通用户来说,简直像解谜一样。如果你不知道这些“隐藏操作”,那这些功能对你来说就等于不存在。 而真正令作者“抓狂”的,是这次经历:有一天,他的车钥匙按了没反应,车门打不开。 经过上网搜索,他才知道机械钥匙藏在遥控器里,而且车门的机械锁孔被盖板遮住了,要先拆开门把手才能看到。 对比传统设计,早期的车门锁是一目了然的,现在看似“更智能”的车,其实把关键操作深藏了起来,一旦系统失常,用户就被困住了。 作者表示,用户不是不能解决问题,而是压根不知道问题在哪,也不知道怎么开始解决。 那么,你还发现了哪些“难用设计”呢?不妨说说看。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阅读原文:interactions.acm.org/archive/view/july-august-2025/stop-hiding-my-controls-hidden-interface-controls-are-affecting-usability 自评论:这种“需要记住才能用”的设计,在HCI(人机交互)领域中叫“knowledge in the head”,而理想的设计应该是“knowledge in the world”——也就是功能清晰地展示出来,用认知而不是记忆完成操作。表示“knowledge in the head”的一个例子,就是命令行,它没有任何可视化提示,用户必须记住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