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平潭海坛幼儿园:让幼儿在爱与美的浸润中向阳生长

探讨如何实践幼儿美育,促进幼儿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生命美?近日,一场以“童趣童创数绘未来”为主题的数字化美育项目成果展在平潭海坛幼儿园开启。

孩子们自行操作平板电脑,自由欣赏线上云展馆中的艺术创作与成果展示;体验非遗“鱼拓”技艺,感悟传统文化之美;与AI小贝机器人实时对话互动,感受艺术与科技交织的创新火花……平潭海坛幼儿园通过“数智技术+艺术创作”,为孩子打造了无边界的创意艺术课堂,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点亮孩子艺术未来。

趣玩体验让艺术课堂“活”起来

“点点艺术”“泥好呀”“‘船’奇之旅”“咔嚓咔嚓,毕业照”……走进平潭海坛幼儿园,犹如走进了“小小艺术家”的世界。十二个主题展区各具特色,形式丰富,让人眼前一亮。其中,既有传统艺术的童趣演绎,又有数字科技的创新碰撞,吸引不少人驻足观赏。

“这里的展区很有特色,比如在画纸上创作‘点点艺术’,很有意思。”“现在我们一起‘云游’线上博物馆,跨越时空感受青花瓷的千年魅力!”……当天现场,有的幼儿化身“数字策展人”,萌态十足地介绍起自己的手工艺品创作主题及作品特色;有的手持彩笔、海绵、贴纸等材料,在轮胎、滚筒等立体载体上玩“点点艺术”;有的使用喷枪、滴管等工具,探索色彩的奥秘。他们在捏、压、滚、拍泥巴中释放情绪,感受艺术带来的愉悦……

在“创玩机器人”主题展区,中三班教师陈艳将AI小贝机器人放置在赛道上,立刻吸引了幼儿的注意,一件件新奇有趣的科技作品,琳琅满目,吸引眼球……“这些作品都是本学期孩子们体验‘创玩机器人’课程的成果。”陈艳介绍说。新学期伊始,幼儿们对机器人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老师们以机器人为主题设计课程,让孩子们在玩耍过程中,自主学习机器人编程等知识,并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利用纸皮、牛奶罐等材料制作出独一无二的机器人手工品。“这是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完成的奶粉罐机器人,会走路、会跳舞……”中三班幼儿吴妤潼自豪地说。

在“动画片诞生记”主题展区,播放着由中一班师生共同制作的定格动画《哪吒打怪兽》。播放结束之时,幼儿们化身为道具师、场景师和拍摄师,用手机现场演示定格动画的创作过程。

“这是中一班开设的‘动画片诞生记’课程。这个主题也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引导他们共同探讨故事构思、设计角色与道具、搭建场景等,最终完成了一部时长一分多钟的定格动画。”中一班教师潘晓苗说,希望通过这样的展示与体验,能让更多幼儿感受到制作定格动画的乐趣与魅力。

在“水墨奇缘”展区,大班孩子挥毫泼墨,在宣纸上勾勒平潭美景,通过平板感受水墨动画的灵动之美。“这种云看展真是太方便了!不用跑来跑去,就能把所有的作品都看个遍。”大二班幼儿陈希妤奋地说。

科技+艺术在创新中遇见美好

稚嫩的声音、天马行空的想象……在此次成果展中,所有展陈作品旁都增添了一个二维码。参观者只需用手机一扫,就能听到幼儿对于其作品的创意、制作过程的阐述。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被娓娓道来。

“用数字化技术呈现幼儿们的创作思路和灵感来源,生动展示幼儿的艺术成长轨迹。”平潭海坛幼儿园副园长徐湘玲说,家长是参与者与支持者,也希望通过这种技术手段,让家长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创作作品背后的过程,从而增进亲子间的理解与沟通。

为何举办这场成果展?原来,这是平潭海坛幼儿园2024年区级课题《数字化背景下园本项目式美术活动的创新与实践研究》中关于班级项目活动的幼儿创作成果展示。

课题负责人表示,通过“数字+”,引导幼儿发现并珍惜美好事物,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观察、思考、创作和表达,在沉浸式环境中激发具身体验、审美情感与个性化表现,让幼儿体验成为小小探索家和艺术家的成就感。

十年来,平潭海坛幼儿园以美育为核心,深挖资源,创新课堂,助力幼儿们向阳生长。如今,漫步于园所,无论是装满“平潭故事”的宝藏盒子,还是充满童趣的“别有洞天”美术馆、贝乐创意美术馆等,处处彰显着幼儿园的创意和巧思。

福建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陈秉龙教授在参观时说:“一路见证了该园从海岛文化共情到数字融合创新的美育实践探索之路,也感受到园所文化、课程与环境所赋予孩子美的浸润与心灵成长。”

“这些年,幼儿园精心构建了‘陪伴·共情·向美’幼儿幸福成长课程。从第一阶段以海岛贝壳为载体的‘贝乐美育’课程绘就海岛文化底色,到第二阶段引入北师大‘共情陪伴’课程,让每个幼儿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再到如今的第三阶段形成‘共情向美’园本文化,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都流淌着爱的语言,家园社协同机制逐步完善。”平潭海坛幼儿园园长郭佩娟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美育赋能,助教师成长,用美育丰富幼儿情感体验,引发情感共鸣,润泽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