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tt Mansell 上周发布了一个视频,很有意思。
主题是讲迈凯轮的车为什么又快又稳,轮胎管理也做的更好。他的视频中提到了一点,就是抗点头(Anti-dive)。
车辆质心 GC 到前轮接地点连线与地面水平面夹角,也就是绿色虚线与地面夹角,是100%抗点头角,如图1。一台车的 100% 抗点头角可以简单通过如下公式获得:
tanρ(100%)=H/Lq
其中,ρ 是抗点头角,H 是质心高度,L 是轴距,q 是前轴制动力分配比。
如果前悬挂侧视摆臂瞬心 IC(红色虚线交点) 在这条线上,则认为这台车拥有100%抗点头角。这时,即便你再重的刹车,全部的载荷转移都由悬挂杆系承担,这时悬挂在垂向不压缩,就可以使得车底板与地面距离保持恒定,下压力只与速度有关,不再受底板高度影响,车辆轮胎动态载荷波动可以有效降低。
这么做听起来非常美丽,却也非常极端。原因是驾驶员在制动入弯阶段几乎无法通过车身俯仰,方向盘反馈获得前轮状态,这需要你通过其他方式感知车辆。Piastri 开的就是这么一台车。但是 Norris 就不喜欢这个,他说这让他觉得与车失去联系,所以迈凯轮在给 Norris 的车上,抗点头角就没这么激进,而是如图2。
咱们的市售车也是一个道理。实际上如果做一台有着高抗点头百分比的车,开起来比较难受。你不仅能体会到制动踩下去完全不知道有什么反应,也不知道前轮现在什么状态,你还会收获过路面凸起、减速坎的极高纵向冲击,还会得到不管你怎么精细刹车,刹停的那一刻车头永远会往前窜动。
另外,带有主动悬挂的车,也有类似感觉。虽然它们不需要从悬挂杆系上做100%抗点头几何,但是可以通过悬挂输出力抵抗俯仰,制动的时候你依然也感知不到车辆动态,舒服是真舒服,没底是真没底。
别不正经说车汽场全开F1[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