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公元前204年,薄姬发现自己怀孕后感到恐惧,她立即来到吕雉的寝宫,胆怯地说道:“

公元前204年,薄姬发现自己怀孕后感到恐惧,她立即来到吕雉的寝宫,胆怯地说道:“皇后如果不喜欢我腹中的孩子,我愿意打掉它。” 薄姬,说起来不是生在显贵人家,也不是什么有名有姓的贵族。她的家乡在江南苏州,父亲早年离世,家里一度靠母亲辛苦持家才算熬过来。薄姬从小性格安静,懂事早,见惯了人情冷暖。等到长大后,母亲把她送进魏王魏豹的宫里,原本想着让女儿有个靠山,谁成想,这一脚踏进宫门,命运就跟她开了个大玩笑。 当时正是天下大乱,刘邦和项羽打得不可开交。魏豹刚站队投靠了刘邦,转眼又和项羽联合,结果兵败如山倒,魏豹全家被俘。薄姬也被带进了汉王刘邦的后宫。对薄姬来说,进了汉宫不是幸运,而是新的煎熬。 在汉宫,薄姬最初只是被分配到织造府,每天和一群宫女们打理针线活计。她没有出身背景,更没谁能依靠,只能把头低低的,把活干好。后宫里人心隔肚皮,说话做事要处处小心,生怕惹出什么麻烦。那时候,薄姬就养成了谨慎、低调的性子。日子虽然过得苦,可她只想着平安,能多一天算一天。 刘邦后宫里美人如云,薄姬这样的姑娘很难被注意。哪怕偶尔被人提起,也不过是“那个新来的吴地小女子”,说起她来,连名字都记不住。刘邦的宠爱多半落在了戚夫人、赵美人这样有姿色、会讨巧的人身上。至于薄姬,她在冷宫默默过了整整一年,没人问津。 可天有不测风云。薄姬因为一场偶然,终于等到了刘邦的临幸。这一夜改变了她的人生。可这份“幸运”并没带来多少欢喜,相反,她比谁都更明白,在这样的宫廷里,孕育龙子是福也是祸。怀孕的消息刚在宫中传出,薄姬整个人就像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宫里的风声变了。有人嫉妒,有人看热闹,更有人冷眼旁观。对于薄姬来说,每一步都踩在刀尖上。她清楚自己不过是一枚棋子,随时能被弃掉。这个时候,吕雉的地位和心思,成了薄姬最无法揣测、也最担心的事。 吕雉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早年随刘邦颠沛流离,受尽苦楚,是刘邦的正妻,也是皇后。她掌握后宫大权,说一句话就能决定无数人的命运。在宫里,谁都知道吕雉心狠手辣。有人说,吕雉表面和气,背地里却不容许任何人威胁到自己的儿子刘盈的太子地位。宫里的嫔妃们提到吕雉,个个噤若寒蝉。 这就是薄姬的处境。她怀着龙胎,心里却比谁都清楚,能不能平安生下孩子,能不能在这后宫活下去,全看吕雉的脸色。 薄姬怀孕后的那段日子,可以说如履薄冰。早晨醒来,心里都要先想一想,今天该怎么走路、说什么话,才能不引人注意。宫里的传言、风声,隔三岔五就要换一波。有人劝她主动向吕雉表明心迹,有人暗示她装病避事,更有人等着看她的笑话。 其实宫里的争斗,普通人很难想象。谁受宠、谁失势,今天是恩宠,明天就可能变成了牢笼。薄姬本不是爱争抢的人,她只想安稳度日。可到了这一步,她知道再低调也没用。肚子一天天大了,遮不住,也藏不下了。 当时,吕雉掌握着整个后宫的话语权。薄姬在宫里无依无靠,只有硬着头皮去找吕雉。那一天,她挑了个傍晚,天快黑的时候,悄悄来到吕雉的寝宫门口。走到门前,腿就软了。 屋里很安静,吕雉正坐在灯下批着什么卷宗。薄姬跪下,语气诚恳,说了一句让自己都后怕的话:“皇后如果不喜欢我腹中的孩子,我愿意打掉它。”这不是虚言。宫里传得最凶的,就是“谁动了太子的地位,谁就要倒霉”。她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想牵连孩子。她要的不是荣华富贵,只想能平安把这口气喘下去。 吕雉没多说什么,只是冷冷地扫了她一眼。这个女人,杀伐果断,看惯了生死。她让薄姬起来,叫她安心养胎,别多想。薄姬松了一口气,可也知道,这种“宽容”,只是吕雉看她不起眼、不构成威胁。她太明白后宫的冷暖,知道只要自己不起心思,不争名分,也许还能留一条命。 事实也是如此。吕雉的真正敌人,是那些宠妃、得势的女人,比如戚夫人。薄姬一没背景,二没势力,三不受刘邦宠爱,正好成了宫里最不起眼的一角。也是这样,等到后来刘邦去世,吕雉大权在握,宫里有名的美人不是被幽禁就是被整治,只有薄姬,因为无足轻重,反倒被放过,得以随儿子刘恒离开长安,去了代国。 这件事在当时宫里传得很广。大家都说,薄姬没什么手段,也没什么心机,却靠着自己的低调,保住了一条命。别的嫔妃听了,也只能长叹一声。谁都明白,这宫里要想活下来,不是会争宠、会表演就行的,更要懂得什么时候该忍、该退。 薄姬带着儿子到了代国,远离了京城的权谋斗争。说起来,这段日子虽然清苦,却也踏实。代国地处北地,天气寒冷,匈奴常来骚扰,可薄姬心里反倒觉得踏实些。没有明争暗斗,没有你死我活的后宫生活,只有母子两人在一处相依为命。她细心照料刘恒,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刘恒自小就懂事,跟母亲学会了宽厚、忍让,心思缜密,做事稳重。 但天有不测风云。多年后,宫廷风云又一次剧变。吕雉死后,朝廷大臣为了国家安稳,一致推举代王刘恒回到长安即位,这就是后来的汉文帝。薄姬也因此从一个被遗忘在边地的寡母,转身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