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对金砖十国一通抱怨,印度总理大发牢骚,还是没敢点名中国! 7 月 6 日,印度总理莫迪他在发言中强调 “任何国家都不应将关键矿产资源武器化”,呼吁金砖国家共同维护供应链安全。这番表态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中国,但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莫迪的矛头直指中方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 中国是全球稀土供应链的核心国家,控制着全球 90% 以上的稀土加工产能。自 2025 年 4 月中方升级稀土出口管制后,印度相关产业立即陷入危机。 据印度媒体报道,仅两个月后,印度 76% 的汽车工厂稀土库存告急,电动汽车生产线大面积停工,每日损失高达 2.8 亿美元。 军工制造也受到严重冲击,莫迪政府不得不推出审查措施清除中国零部件,但这导致成本激增 50%,大量军事装备生产被迫延期,边境部队战力出现隐患。 这个拥有全球第三大稀土储量的国家,近年来投入数百亿卢比推动稀土产业发展,却始终难以突破技术瓶颈。 2024 年印度稀土产量仅占全球 1%,本土企业长期依赖将稀土原矿运往中国精炼,再转手卖给日本等国家赚取差价。 这种 “来料加工” 模式在中方收紧出口后彻底失效,印度不得不单方面终止与日本 13 年的稀土供应协议,优先保证国内需求。 莫迪的抱怨背后,是印度在关键矿产供应链上的多重困境。国内加工能力严重不足。即便印度政府计划投资 250 亿卢比扶持稀土永磁体产业,短期内也难以改变现状。 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印度生产稀土永磁体的投资回报率为负,企业必须依赖政府资金支持才能维持运营。印度企业进口稀土需经过多个部门审批,还要提交 “最终用途证明”,繁琐的流程在中印关系紧张时进一步拖慢了物资流通。 莫迪选择在金砖峰会这个多边平台发声,显然有更深层的战略考量。金砖国家扩员后,中国、俄罗斯、巴西、南非等成员国在关键矿产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中国在稀土加工环节的主导权,使得金砖机制有可能形成一个以原材料为基础的新联盟。 莫迪试图通过强调供应链安全,推动金砖国家在关键矿产领域建立更紧密的合作机制,同时削弱中国在该领域的话语权。然而,这种诉求与金砖国家已有的合作框架存在矛盾。 更值得玩味的是,莫迪在抱怨中国的同时,却积极寻求与西方国家合作。印度作为 “四方安全对话”成员,近年来与日本、澳大利亚在关键矿产供应链上的合作日益紧密。 2025 年 4 月,日澳印三国启动 “强化供应链倡议”,计划构建三国相互提供资源、技术的供应链网络,重点涉及氢燃料、数字技术等领域。既想在金砖内部争取资源支持,又不愿放弃与西方的战略伙伴关系,使得莫迪的立场显得颇为矛盾。 对于中国而言,稀土出口管制并非针对特定国家,而是基于国家安全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考量。中方多次强调,只要印度企业的申请合法合规,仍可获得稀土出口许可,但对于用于军工制造或转售第三国的行为则严格限制。 这种有区别的政策,既维护了自身利益,也为中印合作留下了空间。然而,印度国内的情绪和对中国的猜忌,使得双方在关键矿产领域的合作难以深入。 在金砖国家扩员后的首次峰会上,印度试图以 “全球南方代言人” 身份争取话语权,但能否在资源安全与多边合作之间找到平衡,仍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