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俄国文学“碾压”日本? “日本文学不宜多看,越看人越小,越内敛,缩进壳里钻不出来;俄法文学则越看越大,越外向,令人拍案而起奋然出阵。” 日本文学精神自残式的写作方式,这条路越往前走就越窄,那几位自杀的日本作家与这种敏锐且深刻的感受性和高度的精神损耗有关。对于读者而言,与作者的行文思路保持一致性并非易事,往往不知所措,陷入自己跟书中人物巨大差别的矛盾中,当然想呼吸新鲜空气,做回自己。 日本文学的着重点就是人,其美学价值体现在“人”上。日本文学像是精雕细琢的小型艺术品,细致入微,善于展示个人内在的阴暗角落,虽然深入,但这种过度的内在探索、自我审视读久了会致郁、或是变得愤世嫉俗。 俄国文学则像是西伯利亚的暴风雪,充沛着浑厚的生命力和狂野的激情,虽然满纸皆是苦难,但在这无尽的苦难中却仍能感受到崇高,以及对生命无比的宽容和热爱。其作品一般以写环境为主,通过展示环境来表达自己的反思与情怀。这条路越走越宽,最后落到国家、民族、战争、时代这样的宏大叙事上,表达每个人终生反复思考的命题,引起所有人最原始的共鸣,让人走出来。 俄罗斯文学关注当前社会现实问题,并往往通过对人物心理奥秘的揭示来反映和思考,同时与道德(尤其是宗教)、对人性的探索结合起来。因此,俄国文学既面向现实,又颇具超越性;关注彼岸,又深深扎根于劳苦群众的土壤。可以说,俄国文学是一种既具有当前现实功利性又相当具有人类性的极其难得的文学。强烈的民族激情、独特的道德体系、浓厚的宗教色彩是俄国文学的三个显著特点。